联合早报

李慧玲:讲好故事的年代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1-08 08:10

四面墙外

“软实力”发挥得好,很多时候不一定要靠“讲好故事”,也不一定要不停地“讲”。事实上,着力于要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稍有过度,还会让人感觉斧凿的痕迹太强。手法若是粗糙,会被辨识为进行统战,反而容易受到排斥。

去年底在线上参加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的年会。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在1968年正式成立,当时筹备的报业先进包括《星岛日报》的胡仙女士、《联合报》的王惕吾先生、《明报》的查良镛先生,他们通过协会,期许全球中文报业“增进维护采访、报道、出版、表达以及言论之自由,从而提高新闻自由”。

根据协会的宗旨,他们也要促进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了解,加强交流。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中文报业少有的行业协会,除了港台、澳门之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欧洲、北美等的华文报都参加作为会员。中国大陆的部分报章,这些年也陆续加入。

协会现任首席会长姜在忠先生也是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他在香港举行的开幕式致辞时说,作为与新时代中国发展息息相关的世界中文报业,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神圣使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2013年8月大陆政府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协会的会员理解中国,但是作为独立的中文媒体,并不承担这样的宣传任务。事实上,我们在会上报告的,都是自己国内的媒体状况,更希望在这样的平台上,与各地同业交流,毕竟媒体业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挑战,一些挑战是整个媒体行业共同面对的,一些则是各自市场里独有的。

不过,姜先生在这样的场合作如此的呼吁,我的理解是中国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很有迫切感。我们不知道中国如何评估近10年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成效,从局外人的角度,我们看到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它的对外宣传也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因为外部环境这些年来也在改变,仍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量更多,而且也更负面。

中国取得进步时被诠释为一种威胁,中国的短板则往往被放大。面对国际舆论中被孤立的境遇,中国自然更着力于扭转这样的劣势。这或许也是去年12月中,习近平为什么在文联、作协开代表大会时,再度对创作者提出,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每个国家领导人都希望国家有好形象,并且也有责任提升国家的形象。国家重视这一点,有能力又愿意拨出资源,那是成事的关键一步。但是,对于所面对的“市场”和对象,应该也要有充分的了解。以中国来说,现在许多人谈到对华态度,都是引述美国皮尤的调查,反华情绪被突出。

对于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中国掌握的信息跟皮尤的相差不远吗?有什么是将近10年努力后所没有预计到的?中国如果也做过定期的大范围调查,了解不同区域、国家的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必然能够更精准地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工作”。这些对象应该是多元的。海外华侨华人是一部分,对中国感到陌生、隔阂的非华人也是一部分。在外国人当中,不同世代又有不同的想法。外国的年轻人的价值理念,更不能用原来的一套来触达和说服他们。

其实,那些对中国感到陌生、隔阂的人群,他们的日常生活可能本来跟中国也没有什么接触点。他们往往是在某些现象,或者某些事件发生时,因为西方主流媒体把事件放在某个框架下进行报道,而让他们对中国产生某种印象,或者有某种理解(或不理解)。在媒体信息中的中国,跟他们所相信的普世价值可能有抵触。中国能够用他们更为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增加他们对中国的“接触点”,提供“体验式”的经历吗?

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原本就是优势,问题是怎么开发和转化成“软实力”。前面说到国家愿意投入资源,但投入资源不是一切要以形象包装出发,也不是过多地直接介入,而是支持专业的人把他们的工作做好。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进一步去谈怎么用能够跟世界接轨的方式去“行销”。

除了历史资源,现在中国软实力中最大的资产,是中国经济的强势。这个强势,来自于中国发奋图强的决心,加上中国的开放,人民的聪明勤奋、吸收能力和创意。因为强大的经济力量、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拓展,中国的餐饮店、电子游戏、影艺、社交媒体平台等,都已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慢慢进入外国人的生活当中。企业比政府更懂得切实地了解它们的市场,更懂得如何依照市场的规律,适应消费者的习惯。这些对中国来说,更多是水到渠成的事,须要做的是通过透明的法律制度,维护他们的创作和经营空间。国家不用多出手,只要等待收割成果。

中国在影艺方面,深具潜力,它的娱乐节目、电影和剧集,在国外受到青睐。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像韩剧《鱿鱼游戏》那样造成轰动,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的作品效应,但是中国人才济济,有思想内涵和善于说故事的创作者并不匮乏,中国需要的不是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提供开放的空间让他们把潜力发挥成实力,让他们去出产许多刻画人性、反映时代,让人们产生共鸣的作品。

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他们的议程。在目前的时局中费力地反击,不仅徒劳,这个举动本身也会成为他们不断报道和发挥的题材。中国不须要落入某个可预计的套路,追求当下出一口气,听自己想听的。比较好的方式,是让人感到焕然一新,意想不到。

“软实力”发挥得好,很多时候不一定要靠“讲好故事”,也不一定要不停地“讲”。事实上,着力于要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稍有过度,还会让人感觉斧凿的痕迹太强。手法若是粗糙,会被辨识为进行统战,反而容易受到排斥。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总编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