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浚鑫:母语学习 能否褪去功利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9-22 07:45
杨浚鑫:母语学习 能否褪去功利

若干年前,在一次采访中遇到一位母亲。对方知道我是华文报记者,兴致勃勃地向我请教,怎样做才能让她儿子的华语进步。我思索片刻,向她建议,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华文书籍,不论漫画或其他闲书,都可鼓励他阅读。这位母亲当下点了点头,但我注意到她的眼神中流露出怀疑,眉宇间仿佛在问:放任孩子选择读物,真的能有效提升他的华文水平吗?

华文教研中心近日公布的2021年研究数据显示,新加坡中小学生阅读华文书籍的时间普遍不足。46.4%的小四学生和53.8%的中二学生,每周花不到一小时阅读课外华文读物。调查也发现,科幻、冒险、侦探故事,以及漫画类读物尤其受中小学生喜爱。

回到那位母亲,也许她当时觉得我这个乳臭未干的丫头只是随口提个建议,并不明白栽培一个孩子所需的深思熟虑。然而,多年后回想,我仍坚信当时的建议是对的。毕竟,我的启蒙读物就是漫画,从老夫子、哆啦A梦到蜡笔小新,这些漫画伴随着我成长。后来,我发现家里有《聊斋志异》的全套漫画版,有段日子更是沉浸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在我看来,“母语”一词本身就隐含它应当是一种自然且本能的学习过程。对母语的掌握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日常的语言交流和环境刺激逐渐积累。

家庭环境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如果父母的语言能力有限、无法提供理想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接触更多该语言的读物和媒介,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倘若父母过度介入,以为精心挑选“有营养”的读物,就能为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系统的训练和练习,那实际上只是把母语学习,降级为机械刻意的外语学习。

其实,不仅仅是一些父母亲如此,我觉得新加坡社会普遍对母语的态度过于功利。这或许源于新加坡长期以来的忧患意识。每当有人呼吁提高本地华文水平,论述总不免围绕着保留文化与传统、把握中国提供的机遇、充当中西方桥梁等。然而,当学习一门语言的理由太过沉重,或是当语言沦为单纯的沟通工具时,它的乐趣也随之消失,学习和使用变得枯燥乏味。这也意味着,一旦缺少外在的激励,人们很容易失去使用这门语言的动力。

我不否认,掌握一门语言很难,尤其是华文。但只要有足够的动力,过程也未必让人望而却步。比如,韩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但韩剧和韩国流行文化的吸引力,让很多人开始懂得韩语。即使不是报班学习韩语,人们通过观看韩剧和综艺节目,也能自然明白一些词汇和句子。这显示,只要一门语言能带来足够的娱乐,掌握它就会变得顺畅自然。

如今的课外华文读物已不再限于漫画,还包括《黑神话:悟空》等电玩游戏和小红书这类资讯平台。这些新兴媒介让学生在获取感兴趣的娱乐内容时,也不知不觉地接触更多华文华语,逐渐提高语言能力。我真心希望,新加坡在调整母语教育政策的同时,也能从心态上,让母语学习褪去功利,更自然地融入下一代的生活中。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区域战略与合作高级经理)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