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锐:从好3C到坏3C
好3C产品的科技研发用了人类几千年,而坏3C现象衍生不到20年就彰显无遗。如果不杜绝,新加坡作为一个优雅城市的理想就将渐行渐远,对民众公共空间的权益保障也将愈加艰难。
我还清晰记得在2007年当iPhone划时代首发的时候,创新的内外设计和令人惊艳的触屏式用户体验,顿时颠覆了我们对手机的想象,更开创我们对手机的崭新视野。当然,对每一个人而言,也标志着操控智能手机以及被智能手机“操控”的开始。
属于3C产品(?即计算机类(?Computer)?、?通信类(?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s)?)的手机,?是真正代表3C进入到每个消费者的口袋,甚至可以说是深入到生活作息中无往不利的3C代表。
3C产品的特点包括操作简便、特别容易上手、?实用性强。结合了计算机、?电信和电子技术与传统家电的智能手机,就等于是电脑、电话、音响、电视、传呼机、游戏机、相机、录影机、阅读器、笔记本、日历、信用卡、乘车证、画册、镜子、手表、闹钟、行路导览、钥匙等的完美组合,完全是天翻地覆地揽括了所有的日常功能。随着数码化与网络技术更广泛地深入个人生活,?3C融合技术通过数码信息技术,激活生活中任何一个你可以想象和想象不到的环节,?满足人们在任何时空中的信息需求和应用,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最大的便利。
或许智能手机真的太智能了,加上新科技飞速发展,我总觉得以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带地也把人类的智能过渡给手机了。是的,曾几何时,手机最大的优势却变成最大的忧虑,其便携性多媒体功能,竟然成为最大的祸害原由。因为过于便利,所有的随身手机成为随身的音响、播放机、电视机等,而使用者为了追求便捷以及个人在任何时刻、无所不在的影视享受,开始完全忽略旁人的眼光而沉浸其中。你也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在地铁与巴士上,被旁边乘客手机外放的视频、音乐甚至个人的私密对话所干扰,被强迫一起“沉浸”在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影像音效中。
难逃外放音视频干扰
我就多次有经验,在地铁阅读电子报或实体书的时候,旁边的乘客“舍我其谁”地为全车厢扩音播放武侠连续剧或穿越宫廷剧。结果那天的新闻或者学生作业里头都是刀光剑影,都是哭哭啼啼的爱恨情仇。我还多次在小贩中心或食阁用餐时,旁边的食客边吃边扩音追剧或追看综艺节目,结果不分青红皂白硬要把我们拉上一起追。最后我送进口里的鸡饭、炒粿条、云吞面,都免费加料,充满了争吵声笑声掌声欢呼声,最后当然还有我这食不知味的叹息声。
更有甚者,我试过在医院看病,等待就医的时候,前后两旁同样在等待的病人各有各的喜好:一个追韩剧、一个追陆剧,还有一个扩音播放传统粤剧录音。那个时候欲裂的头痛,再加上混乱如三国演义的噪音,已经不是普通的满天星斗,而是宇宙大爆炸了。
除了声音的入侵,还有光影的攻略。好多次在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里,除了大银幕上此起彼伏的光影,在观众席上突然也呼应般射出一道道刺眼的光芒。哦,那人的WhatsApp连环不断;哦,另一个人的微信也不甘示弱;哦,他旁边还有一个小孩在玩手机游戏。呵呵,甚至在远处有一位在不断翻阅着他的脸书,确定自己的脸书比大荧幕精彩(那干嘛还来电影院,我实在不解)。最后,甚至还有人在后面录语音回答,结果当然是那部电影变成了一部多声道、多音部甚至多影像的魔幻写实电影。我甚至不记得情节,就记得低声请他们关闭手机时,他们不吝赠送的白眼和毫无修饰的粗口。
最近甚至还有另一个堪称经典的经验——在高大上的滨海艺术中心戏剧厅,欣赏远方来的红头巾粤剧演出,以为已经隔绝信号的戏剧厅应该很安全了吧,但是坐在前排不远的一位先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全剧打开手机不断翻看着自己环游世界的照片。看完了粤剧以后,我留下的印象是红头巾不是下南洋,而是已经环游了世界。
以上例子林林总总,使得这好3C产品都沦为坏3C行为——“Civic-mindedless”(无公德心)、Compulsiveness(难以节制的)、Conflicting(制造冲突的)。于是乎,这上升到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每天都发生在你我的周遭,对公众造成不良影响,挤占公共资源和他人的正当空间,形成噪音污染,甚至带坏社会风气,引发口角甚至殴斗事件,妨碍社会和谐。
每日拥挤的通勤和用餐时刻,我们只能像慢慢煮熟的青蛙,接受功能强大的手机,越来越侵犯与攻陷我们安静的空间和城池。之所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坏3C坐大的例子,最主要事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公德心,但也与没有人站出来去制止类似事件有关,所以就如滚雪球越滚越多,越滚越无法无天。
我们之所以称手机为“个人手机”,似乎就是完全个人的事。然而,事实是如此吗?在公共空间里头使用个人3C产品——手机、平板电脑、mp3播放机等等,若打扰到他人,那就不是个人自由那么简单。严格来说,在公共空间扩音播放视频,以及在表演与电影播放空间打开发光的荧幕,是否可以算是在《公共秩序和骚扰法令》下犯罪了?似乎由于没有先例,或大家对这条法令的范围与执行也比较陌生,碰到类似事件也就将就忍受,或者避而远之,带着一种鸵鸟般的隐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结果愈发变成更坏的3C现象了。
急须整治坏3C现象
究竟有什么办法来面对这坏3C的困扰?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舒适距离要如何得到保障与平衡?通勤时刻的阅读思索,或者用餐放空的时刻,如何得以保留与保护?其实像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文明使用3C产品是基本的公德心与礼貌,应该从小就必须养成的。当然,今天我们说年轻人与小孩是电子原住民,从小使用3C产品,而老年人和成年人大多是电子的新移民,都是成年以后使用3C。结果是,我们经常见到扩音使用手机或在表演厅观众席上刷手机的,更多是有些年纪的电子新移民。那就不能以少不更事或调皮捣蛋为他们找借口了。身为电子新移民的我们确实要反躬自省,从自己开始,入乡随俗地向年轻人学习良好的、优雅的使用手机的习惯了。
其次,除了个人自觉和修养的自主提升,事态已经严重到必须有集体的社会反应了。比较软性的方法,是通过一个运动来提倡优雅使用3C产品的行为,改变目前的陋习,以提升到更有文明秩序的生活空间。我们大概需要那个礼貌运动来推动优雅的3C使用,例如召回礼貌大使“新雅”来逐一告诫与提醒、奖励与引导。或者直接由新加坡行善运动展开一个增强版的文明使用手机运动,教导大家在通勤或其他公共场所使用3C产品时,必须戴上耳机,否则直接把音响关掉,只能看默片或阅读字幕。在电影院或戏剧厅等表演场地,除了必须要静音,更不可打开荧幕。
其三,就是立法严惩。虽然在今时今日,已经成为第一世界国家的新加坡、教育体系在经合组织中名列前茅的我们,还须要立法才能杜绝此等恶习,或许就说明我们与文明的距离,有时不是GDP可以简单弥补得了的。
其实在世界各地好多地方,已经有相关法案的出台。例如去年,印度孟买的公交上已经禁止大声使用手机通话,并且只能使用耳机,不可外放扩音。今年乌鲁木齐有媒体记者对地铁、公交车、医院等公共场所的手机外放声音现象进行调查,六成市民表示“非常反感”,九成市民支持公共场合手机声音不外放,于是促使《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发布,在车站、车厢及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早在2020年,上海已经立法禁止在公交上使用扩音手机。今年初,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也加入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等。另外,布鲁塞尔也动议严惩公交上的手机扩音者,好多学校甚至还禁止使用手机,一如好些欧洲国家也在重新检讨手机等3C产品的使用,包括荷兰与英国的学校和法国的小镇等。
我们至今不知道有关官方对坏3C现象的容忍程度有多大,或已经在规划对策;我们清楚知道的是,噪音污染是在空气污染之后,人类身心健康所面对的第二大伤害。好3C产品的科技研发用了人类几千年,而坏3C现象的衍生不到20年就彰显无遗。如果不杜绝,新加坡作为一个优雅城市的理想就将渐行渐远,对民众公共空间的权益保障也将愈加艰难。
我突然联想到1992年新加坡为了环境卫生,成为全球第一个颁布口香糖禁令的国家。如今我们当然没有要颁布好3C产品的禁令,但对于坏3C行为的杜绝,或许也能有对付口香糖般的魄力吧。
作者从事语文教学与本地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