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艺:中国人必须摆脱内卷
在七年前,人们说到“卷”,联想到的一定是书卷,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卷”;如今中国人则纷纷联想到的是社会上各种内卷现象。但现在人们常常谈论的“内卷”一词,却非诞生自中国,而是源自哲学家康德所提出的内卷化(involution)。从中国互联网历史来看,最早在百度上与内卷一词相关的结果出现在2016年,内卷一词爆发的时间则始于2020年。
如今的中国社会讨论内卷越来越频繁,从央媒到自媒体、从企业到个人,似乎这个词已深入到每一个人心里,人们深感焦虑又不乏自嘲。为了抵抗内卷,人们开始讨论怎么躺平,如何躺平,甚至还有45度角的半躺平来对抗这股妖风。但内卷一词为何突然间就火起来了呢,又为何能深入到社会每个角落?
由此,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背景来谈这件事。
1978年中国决定进行改革开放,从分配走向多劳多得、盈亏自负的时代,人们须要积极参与劳动,用智力与劳力换取自己的美好生活。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世界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换得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GDP)由2000年的8.9万亿元(人民币,约1.64万亿新元,下同),上升到2023年的126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从3721.34元到如今的3万9218元;两税收入也从1.26万亿元到如今的18.1万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加入世贸以来获得飞速发展。但发展是失衡的,GDP增长了13倍,两税收入也为13倍,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只有不到10倍的增长;内需的不足只能依靠政府举债开发基建、企业对外出口来弥补经济动力。
这一切随着贸易纷争的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变得更不可持续。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供应链开始由中国向外转移,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开始走向慢速甚至负增长。期间,世界受疫情影响,中国疫情稳定令企业利润短暂回升,到后期世界走向复常,中国企业利润增速又下滑至2022年的负4%和2023年的负2.3%。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与贸易纷争,中国企业开始自救,裁员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自救方式,申领失业金人数从2019年的461万名,大幅增加到2023年的730万名,而这数据仅仅是冰山一角。
随着企业盈利越发困难,招聘需求也逐步萎缩,但劳动大军却年年增长,应届毕业生由2020年的874万名,大幅度增加至如今的1179万名。需要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但失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因为此时企业谨慎了,对求职者的要求也多了。官方去年8月暂停公布16岁至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最后一次数据停留在21.3%。
为了应对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职场人为了保住工作,加班不敢说不;求职者为了获得工作,薪资待遇要求逐步降低。为了保住市场占有率,企业开始降低商品售价,宁可保住市占比,牺牲利润、员工福利,压缩营业成本都在所不惜。由此,内卷化的社会就拉开序幕,企业之间竞争到薄利多销甚至亏本经营,为此压缩人力经营成本,这令劳动者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最后企业节约成本,但劳动者收入减少了,具备企业产品消费能力的群体也缩小了,循环往复,市场经济注定走向衰退,每个人都会成为这一系列行为的受害者。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摆脱内卷的力量,而不是持续加重内卷的行为。内卷不会让中国人的生活更美好,只会让卷入其中的每一个人焦虑着、痛苦着。摆脱内卷需要社会每一个主体的参与,从收入分配到货币政策,从企业主经营模式到劳动者的心态都须要转变。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恢复活力,每个人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是广东高级软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