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林任君:历史的诅咒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1-18 09:10
林任君:历史的诅咒

这场远方的战争提醒我们不记取历史教训的可怕后果。近年来许多国际关系专家纷纷指出,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非常相似,而最大的危险来自亚洲,中美对峙是一个潜在引爆点。一战前,多数人都认为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它毕竟还是爆发了。

正当剑拔弩张的中美对峙情势出现一些缓和的迹象,让人们吁了一口长气之际,原已平静并且正慢慢步上和解进程的中东形势突然急转直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爆发了恐怖的战争,并在世界各地引爆了激烈的舆论战,强烈的声波也冲击着我们的周遭。

就像其他一些国际大事一样,本地社交媒体又在外来影响下出现了非彼即此、非黑即白、过于简单化的二元对立言论。其实以巴冲突,或更广义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穆斯林世界的纠纷,是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双方因民族、部族、宗教、教派等矛盾,加上内部政治因素以及大国的干预而产生的僵持敌对局面、交织着的恩怨仇恨,可以回溯1000多年。从这段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来看,要厘清一些基本事实有时都很困难;“事实”往往会因视角、立场、诠释或时间切入点而莫衷一是,天差地别,争论不休。因此,将所有责任归咎于任何一方的叙事都是不足信的,但人们却很容易被这类偏颇的叙事方式误导,“义愤”填膺,情绪激动。

历史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不断重演。每一次暴力引发下一次更凶狠的暴力,每一场战争引爆另一场更大的战争,恶性循环,轮回不休;每一次复仇埋下更深的仇恨种子,“生生不息”,冤冤相报,最后总是以巨大的人道主义悲剧收场。最悲惨的是无辜的老百姓,在残酷的战火中死伤惨重,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这不禁让我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金句:“不研究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然而,那些有研究历史的人却注定要在其他人重蹈覆辙时无可奈何地待命。”(Those who don’t study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 Yet those who do study history are doomed to standby helplessly while everyone else repeats it.)

这是美国知名政治学者、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的总裁与创始人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去年在X(前称推特)上的贴文,标题是“历史的诅咒”(The Curse of History),确是真知灼见,深得我心。

“重蹈历史覆辙”有惯性?

环顾这个乱糟糟的世界,眼看着此起彼落的冲突和战乱或正在酝酿的危机,我们是不是都注定要“无可奈何地待命”?这其中有多少是那些不研究历史却掌握大权的人造成的?

其实布雷默只说对了一半,我怀疑许多重蹈覆辙者不是完全不懂历史,即使本身不懂,身边的智囊或参谋也应该会提醒他们(除非不敢)。我觉得他们更多是因为自我膨胀或自视太高而一意孤行,或者是为了自私的政治目的而诉诸民粹,煽动民意,转移视线。

这几个星期看了大量有关以巴问题的新闻报道,阅读了不少评论和一些学术文章,以及观看了几个较严肃的论坛视频后,除了益发觉得双方的矛盾纠葛越缠越紧、几乎已成死结之外,对“重蹈历史覆辙”的惯性更是深有所感。其中一篇我比较认同的评论,出自美国著名时评家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他在11月3日发表一篇题为《以色列领导人不应忽视反恐历史》的文章,就提醒以色列不要重犯前人的错误。

走笔至此,有必要先阐明自己对此次冲突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在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的突袭,是令人发指的野蛮暴行。它在这场攻击中残杀了1200人,并且挟持约240名人质,被杀害的绝大多数是平民,包括婴儿,犯下了不可饶恕的严重战争罪。这是无论用什么任何理由都不能合理化的。

以色列遭受到如此惨痛的恐怖袭击,绝对有权进行自卫反击,歼灭敌人。这是天经地义,不容否认的。

然而,以色列在进行反击时,也必须遵守国际法和战争法,不能滥杀平民。

不幸的是,以色列在随后展开的迅猛报复行动中,造成了至少1万1000人死亡,包括许多妇女和孩童。它坚称哈马斯武装分子是以几百公里的隧道网,结合住宅、医院、学校、回教堂等民用设施或建筑,作为掩护,藏身其中进行防守或攻击。据路透社报道,欧盟也在11月12日谴责哈马斯在加沙使用“医院和平民作为人体盾牌”,但同时敦促以色列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克制”以保护平民。11月15日,以军攻进最大的希法医院(Al-Shifa Hospital),声称发现了哈马斯的指挥中心以及武器和战斗装备;哈马斯则指以色列撒谎。

以军声称其目的是要歼灭武装分子而不是杀害平民,但不管怎么辩解,它在加沙“滥杀平民”已成为客观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在11月10日就说,加沙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名儿童被杀。此外,为了达到军事目的,以色列还对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进行集体惩罚,在北部断水断电断粮,并强行撤离数达百万的居民,引发了一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认为,以色列的这些行为,也同样构成了战争罪。

无论如何,以色列为报仇雪恨而对加沙展开的过度军事行动,已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弹,遭到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这样一来,以色列因为遭受哈马斯的恐怖突袭而获得的国际同情也很快消耗殆尽。

国际社会呼吁以色列停手的声音越来越大,连美国也不得不在舆论压力下,迫使以色列在加沙北部的战斗中每天实施短暂的人道主义“暂停”,使人道援助能够流入该地区,并使平民能够摆脱伤害。法国总统马克龙更在11月10日公开促请以色列停止轰炸和杀害平民,成为第一个要求以军停火的西方大国领袖。

但以色列不顾国际舆论,继续对哈马斯穷追猛打,殃及无辜百姓。

然而,只要它不停止杀害平民,就算成功对哈马斯赶尽杀绝,消灭了最后一个武装分子,难道以色列从此就真能“长治久安”吗?历史已经清楚告诉它这是不可能的,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埋下的仇恨种子,只会滋生更大的仇恨,制造出千千万万个未来的“哈马斯”。

在上面提到的那篇评论中,扎卡里亚就指出:“强烈的情绪往往让人很难仔细思考自己行为的影响,看着以色列在加沙不断加强的军事行动,我想起另一个以色列右翼政府的另一次入侵——也是为了应对恐怖袭击——以及它的结局,这与以色列原本的期望大相径庭。”

以哈战事延续内坦亚胡政治生命

他所指的是1980年代发生的另一场以巴战争。他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当时在贝鲁特建立了基地,巴解控制着与以色列接壤的黎巴嫩部分地区,不断与以色列国防军作战并杀害以色列平民。1982年,以色列总理贝京领导的利库德集团政府决定发动入侵,铲除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础设施,并将其完全赶出该国。这次入侵是大规模且血腥的。以色列出动近8万名士兵和1200多辆坦克发动进攻。据估计,黎巴嫩有超过1万7000人死亡,超过3万人受伤。

最终,以色列确实实现了将巴解组织驱逐出境的目标。但代价是暴力残酷升级,酿成可怕的悲剧。一支与以色列结盟并在以色列控制区活动的民兵,在贝鲁特萨布拉街区和邻近的沙蒂拉难民营,屠杀了数百甚至数千名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平民,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具有更大的长期意义的是,以色列的入侵激发了该国的非基督教势力,并帮助创建了伊朗支持的什叶派组织真主党。从那时起,真主党就成为以色列安全最有力的威胁之一。

扎卡里亚语重心长地说:“值得反思的是,在愤怒和报复中制定的政策是否会产生持久的收益。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造就了真主党。以色列削弱了西岸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从而加强了哈马斯的力量。”

这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一堂历史课。

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当然不会不知道本国不太久前的这段“历史”,他也应该知道这次突袭是哈马斯为了破坏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建交进程而设下的陷阱,但却还是“毅然决然”跳进去了。为什么?

在美国宾州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最近的一场有关以哈冲突的论坛中,一位论者半开玩笑地形容特朗普和内坦亚胡就像一对“难兄难弟”(大意)。特朗普为了避免坐牢必须力争总统权位,而内坦亚胡为了避免坐牢则必须死活霸住总理权位,以哈战事正好可以延续他的政治生命。这也许是戏言,但他是靠煽起反巴勒斯坦的犹太民粹情绪而上台并维持政权,在位可暂时避免因贪污罪而坐牢,却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重蹈历史覆辙的岂止是以色列而已。哈马斯难道不知道巴勒斯坦对以色列的每一次攻击,都会遭到加倍奉还的报复吗?不知道每次都是以己方受到重挫、平民死伤惨重和流离失所收场吗?这些不都写在巴勒斯坦人血泪斑斑的近代史吗?

何况10月7日的突袭,还是自纳粹大屠杀以来对犹太平民的最大规模屠杀行动,以色列咬牙切齿进行雷霆万钧的反击,会让它感到意外吗?

当然不会。但就像以色列的极右政权一样,哈马斯也是借助反犹太民粹情绪击败温和派而夺取政权,也需要靠无休无止的武装冲突来延续自身的政治生命,合理化自己的存在。他们不希望和平,而且想方设法要破坏以阿之间的和解努力。他们要在这场轰动全球的突袭行动中,证明本身在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中的价值。这些其实可以从哈马斯突袭之后的表态中看出来。

接受两国制安排才有真正和平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政权不幸都掌握在激进派手中,双方为了各自的政治盘算而罔顾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不惜以老百姓的性命为赌注,这是当前危机的肇因之一。当民主被民粹绑架,当温和理性的声音被别有居心的政客煽动起来的仇恨叫嚣淹没时,就会有这样的结局。

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只有互相承认对方在各自土地上的生存权利,只有接受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支持的两国方案的安排,才有可能享有真正的和平,长治久安。

这本来就是个路漫漫其修远的艰难进程,举步维艰,踉踉跄跄,期间还见证了努力促进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先后被本国反对和解的极端分子行刺身亡的下场,形势逆转,好不容易取得的一点成果泡汤,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随着哈马斯的恐怖袭击和以色列加倍奉还的猛烈反击,仇恨急剧加深,任何和解的尝试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是不可能的,两国方案的目标更是遥不可及了!

这难道还不是历史的诅咒?

以哈冲突距离我们也许远了一点,但这场远方的战争提醒我们不记取历史教训的可怕后果。近年来许多国际关系专家纷纷指出,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非常相似,而最大的危险来自亚洲,中美对峙是一个潜在引爆点。

一战前,多数人都认为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它毕竟还是爆发了。

一战的历史还不是那么久远,我们只能希望主宰世界命运的大国掌权者能好好研究这段历史,从中寻求避免战争之道,尤其是如何避免国内你死我活的政治恶斗借外敌之题发挥,失控延烧,成为引燃战争的导火线。

昨天,旧金山传来了中美关系在两国元首会晤后“止跌企稳”的消息,这是避免滑向冲突的重要一步,希望双方的对峙形势接下来会逐渐缓和。

唯有避免重蹈覆辙,我们才不会被历史诅咒。

作者是《联合早报》前总编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