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毅:生了,然后呢?
每隔两三小时起床挤奶喂奶,换衣服换尿布,再哄孩子睡觉,日复一日数月,这样的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新加坡公民生育率逐年下降,政府近年为有新加坡籍孩童的家庭提供慷慨援助,分担养育孩子的费用。在2023年财政预算案宣布调高婴儿花红现金奖励和儿童培育户头的补贴后,家庭的第一个从今年2月14日起出生、符合条件的新加坡籍孩童,可获高达2万4000元的财务援助,而第二个及之后出生的公民孩童也可得到更多援助。这包括婴儿花红现金奖励、儿童培育户头和新生儿保健储蓄补助金。
国会三读通过《儿童培育共同储蓄(修正)法案》,在职家长可享有的有薪陪产假和无薪育婴假明年起增加。修正法案的通过,意味明年1月1日起出生的公民儿童,不论孩子是亲生或领养的,父亲享有的有薪陪产假将从两周增至四周。
法案也倡议让孩子未满两岁的在职父母,每人每年可申请的无薪育婴假从六天增至12天。笔者刚在9月15日升级为人父,对措施表示欢迎。然而政府除给予金钱与育儿假福利之外,也应考虑在其他层面协助新生儿父母。
当了父亲后,笔者体会照顾孩子不容易。父母连日全天处理换尿布、喂奶、哄睡这些“琐事”后,不仅睡眠匮乏、身心也备受影响,夫妇发生口角,相信不在少数。10月公布的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显示,本地人心理健康欠佳比率,从2020年的13.4%,增至2022年的17%。其中,在18岁至29岁年轻人当中,25.3%心理健康状况欠佳。这意味着在这个谈婚论嫁、生儿育女的年龄层,有不少人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可探讨通过医疗或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生儿父母提供免费心理辅导,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政府现有措施着重为孩子出生后提供援助,然而孩子出生前开销已不小。面临生活费不断上涨,有夫妇得知孩子出生前的费用高,更因此排斥生儿育女。孩子出生前除须支付产检费外,父母也得购买婴儿用品、参加育儿课程等。这类开销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低收入家庭而言,购买奶瓶、婴儿床及婴儿车等都是庞大负担。政府应考虑在孩子出生前,发放部分婴儿花红现金奖励,这不仅可助补贴部分开销,对低收入群体更是及时雨,协助他们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生活环境。
如今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参加培训班掌握育儿技能,学习为孩子包尿布、喂奶、洗澡等。这些看似易如反掌,但对新手爸妈并非一蹴而就。笔者在孩子出生前也和妻子参加这类课程。两人为三天的课程,共花近300元。政府不妨考虑给准爸妈这类课程的津贴。这有助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加强心理建设,降低迎接新生儿之后带来的生活压力。
政府鼓励生儿育女的措施越来越多,然而这些措施仍有不足。夫妇生活有了孩子后改变很大,从原本的朝九晚五,变成日夜不间断的马拉松,对父母的身心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甜蜜负担”。除了政府给钱给假期鼓励生育外,新加坡职场与社会文化也应在态度上做出调整,体恤新生儿父母,让他们照顾好孩子,培育好下一代。
作者是《联合早报》数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