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春安:以哈冲突是无解的死结?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10-31 07:45
陈春安:以哈冲突是无解的死结?

以哈战争状态已经延续20几天,仍然胶着。大部分国际评论都持悲观态度,认为停火可能遥遥无期,双方的敌对与斗争可能是无解的死结。

以巴长期敌对有其复杂性,牵涉到族群(本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宗教(一个信犹太教,一个信伊斯兰)、历史(都视耶路撒冷为圣地,必夺取之)、政治(都各有靠山)。

但问题也非铁板一块。以巴斗争也有缓和时候,让人看到和平的曙光。在1995年以前,以色列总理拉宾掌权时,可不像如今的你死我活。拉宾自承,他虽然和阿拉伯人打了几场仗,但他再次出任以色列总理后,便清醒意识到只有同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实现和解,放下互相攻击与杀戮,以色列才会拥有真正的安全与和平。因此,他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实现了历史性握手,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迈出中东和平进程第一步。

然而,1995年,拉宾在人山人海的广场上致辞,充满激情地说:“我当了27年军人,只要和平的机会还没有到来,我就会继续斗争下去。”演说结束,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歌词,与外交部长佩雷斯肩并肩,和全场民众唱起了“和平之歌”。和平集会结束,走下主席台的拉宾边走边与群众热情握手,正当他准备跨坐进座车时,枪声响了!拉宾中枪倒下。

和平之歌暗哑了,和平之鸽,折翼了。

以巴的血仇真是死结吗?

最近网络上有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主人翁亚希尔是生活在身边有犹太人的伊斯兰教徒,他从小就憎恨犹太人,也憎恨基督徒。他少年时曾与一些伊斯兰教徒结伙,在夜里袭击一名犹太人,打断他手脚后杀死,弃尸树林。多年后,亚希尔受到感召成为一名基督徒。尽管他父母与兄弟姐妹都不能接受他改教,他还是对基督信仰没有动摇。25年后,他在苏丹参加一个神学研讨会,一位手脚有残疾的牧师来到他面前。亚希尔在小组分享了他少年时杀死一名犹太人的故事,他说自己是个坏人,但认罪让他得以重生。牧师听了他的故事,哭了。牧师就是那个被杀死的犹太人,他活了下来。牧师说这些年都在为亚希尔祷告,他说:“你以前视我为敌人,现在你是我兄弟。”亚希尔听了,泪流满面。

这个真实故事,说明再大的仇恨都可以化解。再绵长的历史,再复杂的政治,再血染的族群关系,都可以找到和解契机。只要多出现几个像拉宾,像阿拉法特,像亚希尔这样的人,“和平之歌”会再次响起。

作者是本地写作人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