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景祥:废除征兵制新加坡还存在吗?
来临星期三的8月9日就是新加坡58岁生日了。
为纪念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百年冥诞,日前新加坡智慧文创出版了新书《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
这个书名提出的是一个高度假设性的问题,年限跨度太长,当中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王瑞杰在新书发布仪式上指出,要在100年后继续生存并繁荣,无论在外交、公共政策或商业领域,政府都必须全面地保持创业和创新精神。
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前提上,就是新加坡要有能力持续捍卫领土,保护国家人民的自由与权益。
《联合早报》上周采访了一名正在国民服役的坎塔瓦特三级上士,他为了参与国庆庆典的拍摄工作,自愿延长役期三个月。或许有人会质疑,像他那样的年轻人毕竟不多。
但确实有许多国民服役军官,在完成10年回营受训义务之后,仍然继续延役,甚至在过了50岁的法定年龄之后,仍旧自愿留下来服务。
事实上,战备军人是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基石,一旦动员起来,绝大部分的武装部队战力,都得靠国民服役军人来支撑。
国民服役实际上就是国际上所谓的征兵制(Conscription)。冷战结束后,一些欧洲国家认为征兵制已没有必要,在过去的20年里相继废除。
不过,自俄罗斯在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以来,一些欧洲国家又开始讨论重新实行征兵制的可能。可是像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都已经取消了征兵制,如果要恢复,对社会和经济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得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罗马尼亚和瑞典等就在重新启动征兵制时,遇到很多阻力。
乌克兰得庆幸在克里米亚被俄罗斯侵占后不久,在2014年重新实行征兵制,否则今日俄乌战争的情况会很不一样。
波罗的海国家之一的拉脱维亚,在废除征兵制后,现在看到乌克兰的状况,也着急忙慌想重启征兵制。
新加坡所处的东南亚,和欧洲的情况当然有所不同。但无可否认的是,以新加坡的发展速度和人口结构来说,确实有怀璧其罪的隐忧。所以我们没有像一些欧洲国家那样,有废除征兵制的本钱。
每年国庆庆典,我们都不能免俗地展示一下战斗机、坦克、榴弹炮等先进的武器系统,还有一系列海陆空机动表演。除了让国人一饱眼福,也循例提醒外人,新加坡不好惹,别轻举妄动。
然而再精良的装备也要有人手操作。生育率下降,少子化的问题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事实和局限。武装部队可以尽可能引进更高效率的仪器,减少操作人手的需求,但打仗终究靠的是人。
国民服役在1967年开始实施时,曾遇到许多来自各界的阻力,到如今已经获得社会的认可。这么多年来,只在2004年将服役期限从两年半缩短到两年,其他政策保持高度一贯。
服役时长易减难增,一旦缩短了,日后要再延长将加倍困难。眼前就有台湾的例子,它的义务兵役从最初的两年至三年,逐渐缩短到一年,最后减至四个月。但由于外部环境影响,明年却要延长到一年,人民的抗拒心理可想而知。
国民服役制度是新加坡很宝贵的资产。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对约10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调查发现,93%的受访国人支持强制的国民服役。这对一个没有面临明显战争威胁的国家来说,是很高的支持度,也是武装部队多年努力打下的另一种战绩。
当然,很多人说只有在真正面临战争时,才真能检验国民服役的成效。但这些年预防恐袭的维安工作,应对沙斯和冠病疫情的追踪与隔离任务,以及每年筹备国庆庆典的庞大工程等,都是国民服役的一部分。
所以当你在现场或电视机前,观赏国庆庆典的精彩演出时,别忘了已经连续牺牲好几个周末假日,在幕后付出的服役人员。
100年后新加坡还存在吗?这是大哉问,我只想小哉地问道:“10年、20年后,当你的儿子或孙子要去当兵,你还支持国民服役吗?”
(作者是《联合早报》多媒体编辑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