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金建国:中美贸易战五年发酵出什么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5-09 07:55

从2018年3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至今已有五年之久。五年来,中美关系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中美贸易战五年也是中美关系恶化的五年,昔日那块“压舱石”已被击得粉碎。两国不发生战争,成为对中美关系最大和最现实的期待。五年来从贸易战演绎出中美两国制度和意识形态方方面面不可调和的冲突,两国结束了“冷战后时代”,开启了以各自为中心的大国竞争,乃至全球格局的新局面。

第一,贸易战五年表明中美经济制度不可调和。注重商业利益的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但他是歪打正着地击中了中美两国经济制度的本质。特朗普的本意是借助关税施压,让中国改变对外贸易政策的产业补贴、强制性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问题。但是,中国政府以“以牙还牙”的斗争精神,在涉及产业政策的问题上寸步不让。因为产业政策是中国政府掌控经济的法宝,也是引以为傲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的实践。在中国执政党领导下,以产业政策形式运作的市场经济,与美国企业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是不可调和的。

双方谈判僵持了两年,2020年中方顾忌到特朗普要继续加征关税,采取缓兵之计,与美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2020年1月中美签署经济贸易协议。此时特朗普也无暇顾及贸易战,只想草草收场,用贸易协议炫耀自己的政绩,为2020年竞选铺路。这份协议被公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脱离了中国执行该协议的基础。事后证明,两国再也没有第二阶段协议,也没有去监督检查协议的执行情况,不了了之。

第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是张废纸。彼得森国际经济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查德·鲍恩,可以被认为是唯一从头至尾追踪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学者。2022年2月,根据他的说法,在追踪中国是否履行贸易协议中所做约定后发现,中国没有履行约定。中国政府做出的承诺是,在其他贸易约定的基础上,2021年底之前购买价值比2017年水平高出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为此,中国应该在两年内总共购买5024亿美元,而中国仅购买了2888亿美元的产品,即承诺的57%。

第三,中美贸易战发酵出两国政治关系恶化。贸易战仅仅是经济利益的纠葛,但在中国这里不是经济问题。中国的思维逻辑一定是把美国对中国说三道四的问题,都视为政治问题,贸易战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手段。此时,中国把美国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中国的作用一笔抹杀。

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当初就不应该同意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应该放手让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手术打击,甚至可以追溯到罗斯福不应该顶着斯大林反对的压力,坚持让中国成为安理会五常之一。难道美国人愚蠢到让中国发展起来后,才摆开架势与中国全面竞争?这种逻辑上不能自洽的说辞,成为中国舆论一面倒的政治正确。“美国遏制中国”成为中国舆论和学界解释中美关系的大箩筐,任何问题放进这个箩筐后,不需要思考和分析,只需要重复说出这个判断,《乌合之众》(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一书所言的群体,是坚信这一说辞的群众基础。

在美国方面,贸易战恶化的两国关系,迫使美国精英反思中美关系以及中国正在走的道路。这时白邦瑞《百年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一书的影响,借助贸易战迅速扩散。书的内容为正在发生的中美关系提供了有份量的解释,指出中国自从1949年毛泽东时代开始,就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使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中国一定要得到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帮助,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强大起来,在2049年时一举超越美国。

“东升西降”的理论依据

中国外交官在公开场合一直否认中国有取代美国的想法,但白邦瑞在书中引用的,就是中国“国师”级别的林毅夫关于中国赶超美国的说法。2012年林毅夫提出,未来20年,中国仍有潜力实现每年8%左右的经济增长。2022年5月林毅夫说,在全球版图的变化中,最大输家是美国。因为中国能够保持经济8%的潜在增长率,并且每年实际可以实现5%至6%的增长。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总有一天会是美国经济总量的两倍。美国将不得不跟中国维护好关系。林毅夫的论证,很可能是中国现在“东升西降”的理论依据。

这就是说,中国不断唱衰美国,美国不断讲中国取代美国的威胁,双方舆论和精英分子的推波助澜,使中美两国走到相互彻底不信任的状态。中国的小学生在学校里信誓旦旦说要打倒美国。年轻一代的中国人不知道洛克菲勒在中国建立了协和医院,成为现代中国医学的起点;司徒雷登建了燕京大学;美国用庚子赔款建了清华大学;美国在抗日战争中的驼峰支援,挽救了当时的中国政府。

2023年4月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民调显示,八成以上的美国人对中国抱持负面观感,约四成将中国视为敌人而非竞争对手。美国两党在对付中国的问题上,高度一致。众议院以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两国走到敌意的程度,是贸易战发酵出来的结果。

第四,中美经贸关系处于选择性脱钩状态。中美贸易战开启了经贸关系的脱钩之旅。在美国看来,最早是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成为中国希望与美国脱钩的证明。贸易战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和拜登政府一系列对华出口管制措施,导致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重置供应链;中国政府大力倡导的自力更生,成为寻求与美国脱钩的政治正确。中美之间的选择性脱钩不可避免。现在的事实是,两国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下降,中国不再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正被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取代。

约束大陆对台作为

第五,台湾问题已经国际化。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访台后,西方许多国家的议员和政府官员走访台湾成为常态,中国大陆政府对此已无可奈何,不再对相关国家采取经济制裁手段。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中国讲的台湾言论,立即被欧盟的声明“纠偏”。欧盟首席发言人马默4月11日表示,欧盟仍坚决反对使用武力打破台湾海峡现状的任何企图。中国在台湾周边的军演,总是被多个美国航母舰队“陪伴”。中国政府曾宣布4月16日至18日在台湾北方设立禁飞区,后来由三天缩至27分钟。这一切都表明,美国用实力在约束中国大陆对台湾的作为。

中美都信奉实力对实力,理性思考的结果就是双方不能诉求战争。

贸易战导致中美政治关系恶化,影响了中国与整个西方关系的走向,还影响了中俄关系。可以想象没有中美政治关系恶化,中国会讲中俄合作“无上限”的话吗?中俄关系反过来影响了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乃至东亚地缘政治的颠覆性改变。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中美贸易战惹的祸。

作者是中国上海时事评论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