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半球化”是21世纪上半叶主旋律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5-03 07:55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美国与韩国发表声明,同意加强半导体、机器人、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协调落实出口管制措施,以保护国家安全,同时减少对全球供应链的干扰。声明未提到中国,但韩国总统尹锡悦在日前访美前就传出美国施压,要求韩国企业不要在中国增加芯片供应;拜登与尹锡悦会面,也表明应防止将先进半导体卖给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与德国副总理哈贝克会晤,王文涛对有传闻指德国有意限制半导体所用之化学品出口的措施表达关切。几乎同时,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东京记者会上,特别提到日本与美国合作限制芯片出口,将导致日本的芯片产业失去未来。

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引发一些国家官员的忧虑,他们担心世界经济可能分裂成相互较劲的集团,一个由美国主导,一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货币基金(IMF)也一再警告,勿使全球经济碎片化。

所有讯息都共同指出了一个现象和趋势,就是一个“半球化”的时代已迎面而来。

如何解读?当然得从美国的焦虑感谈起,而美国之所以产生愈来愈强烈的焦虑感,与其自觉其长期以来拥有的诸多核心竞争力如今已不复存在有关,正是如此,美国近年来才一反过去几十年,从来大力鼓吹、积极推动,甚至软硬兼施,诱逼各国加入全球化的立场与态度。

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其滥觞源自于1944年美国一手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制,但在那时,只能称作是“半球化”,因为全球还有大约一半实施计划管制经济的国家没有加入,一直到1978年,中国的邓小平决定放弃计划经济改走市场经济,此一改革开放无异让中国经济加入了美国主导推动的“半球化”之中,使全球在上世纪末终于出现了市场经济一统全球的全球化大格局。

全球化本质与逻辑完全与市场经济相同,无非就是市场经济从一个国家外延到所有国家的过程,市场经济的逻辑就是优胜劣汰,谁者为优?答案是拥有核心竞争力者为优,美国当时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拥有相对的、甚至是绝对的核心竞争力,是以是一个最大的胜者。美国最在乎的是还有不少国家不愿彻底开放市场,让美国的核心竞争力不得其门而入,难以发挥,所以美国鼓吹、推动全球化不遗余力,甚至还把它上升到了一个普世价值的道德高度,谁抗拒全球化,谁就该被惩罚。

几十年之后,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潜在核心竞争力开始在全球化中崭露头角,很快地大家发现,中国在愈来愈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强大到难逢对手,这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享有巨大、且愈来愈大的贸易顺差的缘由。

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原本拥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美国,中、美博弈的结果,中国的顺差愈来愈大,美国的逆差也愈来愈大。2017年上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因此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关税战、制裁战,但结果不但不如预期,而且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减反增,甚至还间接加大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于是拜登上台之后,不得不再改弦易辙。

拜登的对华政策有两个思路,一是“脱钩”;二是联合一众盟友一起对中国脱钩。脱钩的思维逻辑是,美国不想继续跟中国整合,整合的结果永远是中国占了美国便宜,所以干脆一刀两断,阻止对美国不利的趋势,其次,运用美国目前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些领域,在宁可放弃自己的利益下,不惜两败俱伤,也要通过断供来打击中国的供应链。与此同时,美国还担心一国之力不够,所以想方设法,威迫利诱,拉一众盟友联合起来对付中国,不管盟友心中是多么地不愿意与抗拒。

整个形势的发展,于是又从全球化退缩回了半球化,这样的趋势可预见之未来不会改变,至少是21世纪上半叶全球发展的主旋律。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