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木銮:疫后社会契约重建要警惕假信息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4-27 07:55

全球的冠病疫情接近尾声,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紧急状态结束,这场持续三年多,引发千万人口死亡的疾病大流行就暂告一个段落。这场疫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许多个体将有终身难忘的记忆。

疫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防止和应付X疾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重建一个更有韧性、更加敏锐的国家和社会。有许多专家讨论如何提高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危机中社会资本的提高,但是很少人讨论如何避免和应对宣传和假信息。宣传和假信息会干扰个人和政府的每个决定。

“宣传”有着古老的历史,不是现代产物;宣传所承载的信息不见得是假信息,不过是以偏见或误导的方式,来推进一些议程和实现某些目标。比如说“美国的公共管理模式是完美无缺的”,这样的信息是不全面和误导的;在一些公共管理领域,美国确实是领先的,值得他国学习;不过并不是全部如此。与宣传相比,假信息稍微复杂,所以现在有不少机构专门定期澄清一些信息,一来用事实反驳假信息,提醒公众警惕;二来可以提醒政府注意假信息的传播,采取相应对策。假信息之所以能传播开来,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意识形态有关,比如一些凡事对政府持怀疑态度的人,就会相信政府推行疫苗是有阴谋的;相信喝茶能改善健康的人,可能就更容易相信喝茶可以抗病毒的说法。

冠病疫苗中的“宣传”和“假信息”例子很多,以我熟悉和研究的中国为切入点,在2022年12月7日,中国政府宣布10条防疫措施,事实上宣告清零政策的终结。在微信群里,一些人就开始散布“喜阳阳”的消息:尽早“阳”(确诊),这样就不用担心感染了。“喜羊羊”是中国国产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主角,人们用谐音“喜阳阳”来试图降低民众对冠病病毒的恐惧,当然也有“鼓励”尽快感染的意思。“喜阳阳”这个信号传播得太快,连传染病专家钟南山都出来澄清:若是在很短时间大量人员感染,正常的社会秩序会被扰乱,而且有可能引发新的变异株。

像“喜阳阳”这种信息,是非常复杂和难以对付的。“喜阳阳”包含正确的信息:毒性已变弱的冠病病毒对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来说,多数就是轻症或者无症状。因此,早感染、晚感染,其实区别不大;“阳”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不过,国际上大量的医学文献也指出,即使年轻人“喜阳阳”,也不见得同住的老年人得病就可以“喜阳阳”;即使老人第一次“喜阳阳”了,数月后再次“阳”的概率也不小;更复杂的是,任何一次的“阳”,对老人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中国疫情大规模传播,比多数国家的第一次高峰期迟了一年或者两年,因此2022年12月初大多数人都没有感染冠病的经历。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人在得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冠病后,仍然有可能发展成重症,要进入医疗机构急救。这也是世卫组织没有宣布大流行结束的原因之一。

长期伤害政府公信力

不论传播主导者是谁,“喜阳阳”本质上是宣传。这些说法中所承载的信息不完全是假的,不过却是以误导的方式来推进某些议程。可以猜测到的议程是:一是宣扬中国速度。中国有很多人相信“弯道超车”的说法,其实“弯道超车”可能忽略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轨迹,现实中负面影响很大。就像2022年12月开始持续一两个月的大规模感染,导致了许多乱象。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大量人员重病、医疗系统濒于崩溃,许多人在海外市场上找抗病毒药物。虽然中国可以说用两个月走完其他国家两年才走完的路,不过这种“硬着陆”给个体、社会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也很难用两个月或者两年来修补。

二是实现恢复经济的政策目标。中国包括官方和民间都对冠病病毒和疫情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看法和想象。有些人认为,像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旦有大量人口感染后,就形成了免疫机制,因此整个经济体就可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然后,经济发展又回到原来轨道。

现在要去评估中国经济是否能回复到原来轨道,为时尚早。不过,多数国家在这一两年的恢复过程困难重重,很少是一帆风顺的。三年疫情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仅影响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也影响到个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因此谨慎乐观是正确的态度。可惜,中国的宣传是单个维度的。这个维度试图建立的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比如人人都在短期内感染了病毒,之后整个社会就回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不料,人们不仅会看到“硬着陆”的结果,也会关注“硬着陆”的过程。在两个月的过程中,因为“喜阳阳”这类宣传的作用,当人们发现自己身边的亲友感染后得了重症甚至死亡时,对政府、对社区和公众信息会产生一些抵触感。即使官方宣布因冠病死亡的人数不多,公信力还是大为受损。“喜阳阳”与清零政策一样,都是说得冠冕堂皇,但执行起来却让一部分民众非常受伤。

在中国政府执行清零政策的三年中,宣传和假消息也最终影响了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比如关于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的假消息,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传播很广。在英语世界能见到的关于mRNA疫苗假消息,都可以在大陆和香港找到,比如疫苗会改变人体基因(这部分很早就有医疗研究机构和学术杂志澄清过)。即使是2022年12月初,中国大陆仍有不少人说,mRNA疫苗影响男性生育能力;一些人甚至振振有词说,这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是大中华地区假消息最大的受害者。香港在2022年年初出现大规模冠病死亡人数。在短时间内,直接或者间接因冠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接近1万;当时的医疗系统处于崩溃状态。一些死者来不及处理,就用塑料袋包裹,与冠病重症病人近在咫尺。后来的研究发现,冠病死亡人数中,九成是未完成注射疫苗者。反讽的是,香港政府的财力足够买全世界各种疫苗来给香港人使用。

在这之前,香港社会上有两类冠病疫苗的假信息。一类当然是指向mRNA疫苗。主要看法是mRNA疫苗会带来潜在、长远健康风险,如改变人体基因、影响生育能力,和影响儿童发育等。这种假消息在老年人口中传播很广。吊诡的是,香港人中传播的关于灭活疫苗的假消息也不在少数,最普遍的是灭活疫苗完全无用,而无视科学研究认为灭活疫苗也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率。两类疫苗的假消息都广泛流传,因此人们开始得出结论:若要抵抗这次疫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啥疫苗也不打,因此就在短期内出现大量死亡人口。

香港的医疗资源与新加坡不相上下。在同样医疗条件下,疫情的死亡人数相差非常大,这就说明假消息和不当的公共管理可能引发巨大灾难。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在疫情管理中,“人和”是关键。有些国家和地区因为天时、地利,在疫情早期获得很大优势,不过之后因为一些关键环节,比如疫苗注射率较低而前功尽弃,香港就是一个例子。

世界上少数国家在疫情后人们变得更加团结、社会资本更加丰富,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更为良性;在大多数国家,冠病后仍然要面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修复过程。要重建疫后的社会契约和社会秩序,任重道远。

宣传和假消息,不论谁是主导方(官方、民间或者跨国机构),都给社会和民众带来极大的伤害。很多无辜的人在接收宣传或者假信息后,当成权威、综合的信息而做出错误决定,可能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一些政府因此被绑住手脚,甚至成了宣传和假信息的帮凶,最终限制了正确的公共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