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云、秦鸿:中俄关系已然蜕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1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今年3月连任国家主席后的第一次出访,也是继2013年之后,再次将俄罗斯作为当选国家主席后的出访首站。近10年来中俄关系之友好与密切,可见一斑。
自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至今,国际社会普遍不看好这个双边关系。他们认为中俄关系不过是外部压力下的“被迫友好”,内生动力不强,难以长久。“政热经冷”被视为中俄关系“病态”的主要表现。2001年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用法律确定了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理念。2019年,中俄续签有效期为20年的这一条约,并将两国关系升级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年中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约1360亿新元)大关。2022年,中俄贸易达到创纪录的1900亿美元。今年两国宣称“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持续向前发展。”
2019年以来,中俄关系开始质变。习近平此次访俄,则标志着两国关系已经完成蜕变。
第一,中俄关系的经贸基础空前坚实。从1996年至2019年,中俄关系大体经历了从“政热经冷”到“政热经凉”再到“政热经温”的三个阶段。期间,中俄政治关系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高水平状态,经贸关系则持续升温。从2019年至今,中俄经贸关系进入突飞猛进阶段,2022年达到1900亿美元,增速高达惊人的34.3%。俄罗斯已经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国(前七位分别是美、日、韩、越、德、澳和马来西亚)。今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增长38.7%,达538.45亿美元。如果今年其余三个季度保持这个增速,中俄贸易额将轻易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俄罗斯将跃居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
此外,中俄还在积极探索其他经贸合作。今年2月,俄罗斯提出与中国一起开发黑瞎子岛,一旦这个经贸合作项目成功落地,将促进中俄开发其他更加宏大的经济项目。
第二,中俄金融合作空前加深。在2022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国金融制裁之前,再大胆、再乐观、再疯狂的人,也不敢想象人民币会在今年2月成为俄罗斯交易量最大的货币。莫斯科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2月,美元和人民币交易量分别为1万4200亿卢布(约231亿新元)和1万4800亿卢布,人民币交易量首次超过美元。同样2月,在俄外汇交易总量中,人民币所占份额大幅提升至40%,略高于美元占比的38%,远高于欧元所占的21.2%。
在2022年2月,美元占比高达87.6%,欧元占11.9%,人民币则只占0.32%。未来几个月,预计俄罗斯对华贸易中的人民币贸易份额会继续增加。很显然,这是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对冲西方国家制裁后去美元化、调整自身资产配置的结果。
目前,人民币并没有刻意追求国际化,但在世界普遍恐惧美国滥用金融制裁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自然不会错过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好时机,以防不时之需。中俄在金融领域的战略互补,使两国决定提升金融合作水平,在双边贸易、投资、贷款和其他经贸往来中,适应市场需求稳步提升本币结算比重。
第三,两国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空前严厉,俄罗斯对中国商品的需要面和需要量,均发生巨大变化。据统计,去年有超过1000家公司因西方制裁退出俄罗斯市场,其中主要是制造业和电子产品,中国商品迅速填补了这片空白。奔驰退出俄国市场后,预计红旗将取而代之。中国汽车在俄国新车市场的份额,从之前的10%增加到去年的38%。李宁、安踏等中国品牌店则取代了阿迪达斯、耐克等西方专柜。在俄罗斯电器商场中,清一色是华为、小米、VIVO等中国品牌。中俄贸易结构的全面优化,促使习近平这次访俄时,两国签订了《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
总之,2013年以来,中俄一直维持着友好而稳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能源仍然是两国经贸关系中的核心内容,但在外力的触发下,中俄贸易和金融合作迅猛增加、经贸结构迅速优化。中俄关系已经完成“政热经热”的蜕变。
中俄关系蜕变过程太短,国际社会受认知惯性的影响,还没有意识到中俄关系已经过了“被迫友好”的“政热经冷”旧阶段,进入“内生动力”的“政热经热”新时期。
作者郭兵云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秦鸿是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