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良飞 :淄博“三思”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4-19 13:15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陈良飞

我是一名中国国产电视剧爱好者。

《大明王朝1566》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国产电视剧。其中,有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

将东厂提督太监冯保晾在雪地里多时之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就对他说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这可以视为一个为官哲学,也可以视为一个城市的治理之道。

我的好几个淄博朋友最近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我们淄博怎么就突然“火”了。

淄博不但“火”了,而且是“火透”了,“火”到了当地官员可能都有点不知所措的地步。这可能就是当下这个时代的“症候”。

当此时刻,我就想起了上面思危、思退、思变的“三思”之论。在被烧烤热“炙烤”下的淄博,可能也需要有此“三思”。

思危

一个被高度“关注”的城市,也是一个“危险”的城市。我这里面说的“危险”是指,关于它的一切都可能被放大、被过分关注、被过度解读。

最近淄博市委书记“欢迎北大清华学生五一免费游淄博”的言论发酵与争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个信息是一个多月前的一个“邀约”,在淄博彻底走红之后才被媒体“挖”出来的。

淄博当地官方媒体3月2日发布了一篇题为《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向北大、清华学子发出诚挚邀约》文章。

文章写道,3月1日,淄博市参加2023年春季“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北京站引才活动,市委书记马晓磊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作城市推介和青年人才政策宣讲,向广大学子发出诚挚邀约,期待更多青年才俊拥抱淄博、筑梦淄博。马晓磊热情洋溢地说,今年“五一”期间,淄博将对北大、清华在校生实行景区、指定酒店住宿全程免费,欢迎大家到淄博听韶乐、访聊斋,踢蹴鞠、品鲁菜。

40多天之后,这个“消息”才被媒体关注到,并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争议”。有网友质疑说,淄博搞学历歧视;有网友说,淄博只欢迎清北学生?

这就是一个被“过度曝光”的城市难以承受之重。起码在这个事情上,淄博充满着委屈,但又到哪找地方说去?

第一,市委书记发出上述邀约的地点就是在北大、清华,并且是在作城市推介和青年人才政策宣讲的语境下。这就好比一个人去别人家做客,对别人发出邀请,是一种基本礼仪。更何况,齐鲁大地素有好客之称。

第二,市委书记发出上述邀约的时间是今年3月1日。那时候的淄博烧烤热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当此之时,清北学生未必对这个山东中部工业城市感兴趣。以友好的条件邀请清北学生来淄博走走、看看,对这个城市有一个感性的体认,可以视为一种“暖心引才”的妥帖方式。

任何话语都要放置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下来审视,脱离具体语境来分析都是危险的。

淄博当“思危”,就是因为在目前这样的“热度”之下,有关淄博的一切都会被过度审视。

热度之下,淄博要特别注意舆论对于其营商环境的“过度关注”。

近日,有网友分享自己在淄博以20元/盒的价格买下一盒锅饼,直到第二天才发现锅饼正常价格在6块左右;有网友称老板以顾客太多食材短缺为由,不让顾客自主点单,食材大多都不新鲜,味道也不好;还有网友晒出自己在淄博预定的五百多元/晚的酒店,实际售价才170元/晚……

“盛名”之下,消费过于集中,食品安全、价格管理等问题必然陆续出现,正在逐渐消耗网友对淄博的向往与好感度。虽然市监局及时出来处理、解决,还有不少淄博热心网友称要帮忙“退差价”,但淄博面临的“大考”一定会在后头。

这就是我说的“思危”。

思退

如此持续的高关注度之下,淄博当地经营者乃至于外地客商必然会加大在淄博餐饮领域尤其是烧烤领域的投资力度,大干快上。

可以想见的是,目前一定有不少烧烤店正在紧急装修、紧急开业的“路”上了。

这自然是一个正常的投资行为,但未必是“理性”的。一大批之前经营的烧烤店主一定是挣钱了,而且是挣到了大钱。但是现在还在赶来的“路”上的后来者未必就能挣到钱,投资还可能打水漂了。

烧烤热一定会在不久之后回归到“正常”状态。那时候,烧烤业者是否能够全身而退,已经是一个亟须思考的问题了。

而对于淄博主政者而言,“思退”并不是让淄博退回到此次热度之前的状态,而是应该思考,这云集的人流能否“退”到淄博其他同样吸引人的领域之中。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其一,这云集的人流能否“退”到烧烤之外的其他淄博美食之中?

前两年我曾经有一次淄博之行。我的朋友、淄博当地人孟博士曾带我去吃过淄博烧烤,火炉小饼加蘸料,味道确实不错。但是那一次淄博之行,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淄博的其他美食。

孟博士告诉我,淄博曾经长期是齐国的首都,所以在美食这块一直非常讲究。她请我吃了正宗的“博山砸鱼汤”,还详细介绍了这道菜的来历和典故。

砸鱼汤是淄博一道颇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名菜,源头就在博山区。当地人通常最后一个菜都是鱼,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清蒸、葱油或者红烧。上来的时候,大家也都酒足饭饱了,鱼吃几口就让端下去“砸鱼汤”。砸鱼汤其实很简单,烧一锅清汤,把原来鱼上的辅料葱姜蒜都去掉,鱼头鱼骨连同盘子里剩下的鱼肉下锅,稍放点儿糖,多洒胡椒,多放醋,讲究点儿的打上个鸡蛋,烧开即可食用。

我在网络上也搜到了关于这道菜的一些“笑话”,和淄博当地朋友吃饭时的口语传播很接近,很有趣。

据说有次两个博山人到北京出差,中午在餐馆吃饭,要了条鱼。吃完以后,一招手叫来服务员,“麻烦给砸个鱼汤。”北京没这种吃法,服务员蒙了,就去和大师傅说。大师傅一听,噢,山东老乡来了,告诉伙计砸鱼汤,就是如何如何。鱼汤端上,不一会儿汤喝完了,两人又一招手,“伙计,再砸一碗。”伙计到厨房就说了,外面客人还要砸一遍,大师傅一听,喔,是淄博老乡来了,多放胡椒多放醋。话说这两位客人把汤喝完,又一招手,“伙计,再来一碗。”大师傅一听,哟,是博山老乡来了。鱼汤端上,不一会儿汤喝完了,两人又一招手,“伙计,再砸一碗。”伙计到厨房就说了,外面客人还要砸一遍,大师傅一听,惊呼:“俺爹来了。”出去一看,真是他爹来看他了。

虽然是笑话,但却让我在数年之后还牢牢地记住了这道美食。

淄博要保持住持续的“热度”,就要“思退”:远道而来的外地朋友,不仅仅应该品尝淄博的烧烤,更应该品尝更多的淄博美食;除了品尝美食,更应该对淄博进行“深度探访”。

其二,这云集的人流能否“退”到淄博丰富的深度文旅行程中?

我们经常说,齐鲁大地,齐在前,鲁在后。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齐是大国,是春秋五霸之首,是战国七雄之一。我学历史的时候背诵战国七雄,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可能就代表着最初的国家实力。

我对淄博的熟悉,并非源自人生唯一的一次淄博之行,而是源于阅读。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有一本很受欢迎的小书《随无涯之旅》,其中有两篇就专门讲到了长期身为齐国都城的淄博。一篇叫《假如齐国统一了天下》,一篇叫《秦始皇东巡探踪》。

《假如齐国统一了天下》提出了一个历史之问:如果齐国统一了天下,中国的历史是否会不同?文章比较了齐、秦两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学术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尚的差异。行文中也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周振鹤先生对于齐文化的感情。

“战国齐的强盛,并非无本之木,如若上溯至春秋时期,齐桓公更是不可一世,雄居五霸之首,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战国后期齐王的雄视诸侯,不过是齐文化生命力再度复兴的表现而已。”试想,没有强大文化支撑的国家,很难在竞争中傲视群雄。在淄博,可以探寻到齐文化的历史遗踪,感叹中华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征。

因为这篇文章的影响,我后来又买了一系列有关齐国文化的书籍。其中有一本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齐国历史文化与艺术》颇值得一读。

《秦始皇东巡探踪》一文就是周振鹤等历史学者的探寻之旅。他们实地探访了秦始皇在齐鲁大地上的东巡足迹,淄博就是重要一站。那时候的淄博还叫临淄。

他们要去寻找临淄南郊的一处泉水。费了大半天的工夫,他们终于在蛟山之下淄水之滨的一片田地里,找到了曾被尊奉为天主的“天齐泉”的遗址。在古代,当泉水汩汩而出时,就意味着丰收在望。在一个农业国家里,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加贵重了。

历史学家伫立神泉遗址旁边,想象着“临淄七万户”的一片繁华景象,临淄城外的这个神泉也必定是热闹非凡,善男信女不绝于途的。

在此次热度之前,淄博可能是一个工业立市的城市,能否借这次烧烤热的“东风”,把淄博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旅城市,考验淄博主政者的智慧。

思变

过热是一种警示、一种症候,但更是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淄博的“热”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我的一个香港朋友告诉我,现在香港的媒体上也都在天天讨论淄博了。

起码现在,淄博的前面已经不需要再加“山东”作为地理方位的说明了。这是多少宣传投入可能都无法企及的效果。

在唯一一次淄博行程中,关于淄博的城市定位我就记住了一句话:淄博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你能想象到的工业门类,在淄博都能找到。

我后来又查了一些资料,资料载明:淄博有着超过110年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9个在当地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工业体系完备、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但是,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基地,三重城市特征叠加,都压在了淄博这座城市身上,不堪重负,转型举步维艰。

“被发现”是改变的第一步。

烧烤的热度终究会退去,如何利用此次“意外的”曝光度,吸引国内国际投资者关注的目光和实际的投资,正是淄博主政者“思变”的所在。

淄博的“思变之门”已经打开,能否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更多的人留住,将更多的人吸引过来,乃至打造产才融合高地,才是考验淄博主政者智慧的下一个关键命题。

我们期待淄博的新时代答卷。

作者系“理解城市”项目组成员,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