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郭兵云:俄罗斯“冬将军”迟未现身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1-25 07:55
郭兵云:俄罗斯“冬将军”迟未现身

郭兵云  

自基辅罗斯立国起,俄罗斯主要通过三场战争完成大国蜕变。

在1700年至1721年的北方战争中,彼得一世领导的俄国击败卡尔十二世(Karl XII)治下的北欧强国瑞典。俄国不但成功夺取波罗的海、拥有出海口,从内陆国变成沿海国,更一跃成为北欧强国。在1812年6至12月的法俄战争中,拿破仑率领的60万联军进攻莫斯科,最终不敌只有20万军队的俄国,仓皇败北。

俄国不但消除了来自拿破仑帝国的安全威胁,还凭此扮演了“欧洲宪兵”的角色,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则被欧洲人誉为欧洲救世主,俄国从此成为欧洲强国。

第三场改变俄国历史、提升俄国国际地位的战争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爆发于1941年6月的苏德战争。希特勒原本打算用三至六个月的时间击败苏联,纳粹德国的攻势在当年冬季严重受挫,最终战败,苏联虽然付出巨大代价,但由此成为冷战时期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两大霸主之一。

通常情况下,寒冬对于参战各方而言都是不利条件。在上述改变俄国历史的三场战争中,两场是冬天的极寒天气阻挡了进攻者,帮助俄国扭转战局。俄国人因此对冬天产生了特殊感情,亲切地称“冬天”为“冬将军”。所谓“冬将军”,在俄国人语境中,是指冬天对于战争期间的俄国而言,像是一位天神下凡的将军,可助它战胜对手。

俄军无盟友无主场优势

俄乌战争从2022年早春至寒冬已近一年,经历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气候。不少人在2022年夏天面对俄罗斯的节节败退时表示,入冬后俄罗斯强大的陆军及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冬将军”将帮助它彻底扭转战局。

然而,事实已经表明,刚换帅后的俄军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一些新进展,但远非“扭转战局”。目前尚无法预测这场冲突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冬天结束之际,俄军冬季大反攻难以出现。

为何俄国能在史上多次凭借“冬将军”反败为胜,而这次却不能“如法炮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在这次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并无盟友支持。在法俄战争和苏德战争中,俄国面对的都是当时欧洲(和美国)的公敌,俄国均获得当时全球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军事和经济援助。很难想象,在上述两场战争中,如果当时没有英国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俄国能反败为胜。在本次俄乌战争中,俄罗斯不但难以获得其他大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还受到最强大国家及其盟友的严厉经济制裁,同时其对手还得到这些国家巨大的军事援助。

战争归根到底是比拼军事和经济实力。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已经虚弱到不足中国广东省。由于经济多年停滞不前,俄罗斯的军事发展也受到重大约束。因此,俄罗斯在此次冲突中频繁出现“虚脱”也不足为奇。

第二,在本次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并无主场优势。在法俄战争和苏德战争中,拿破仑法国和纳粹德国均攻入俄国腹地,俄国在本土作战。虽然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如对手,但俄国在后勤补给、地理上拥有非常明显的主场优势。加上进攻方犯冒进主义、轻敌等战略错误,使它们忽视了气候因素在关键时刻对战争的重大影响。如果俄国在上述两场战争中无主场优势,战局极有可能改写。

第三,在此次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失道寡助,只有白罗斯、朝鲜、委内瑞拉等少数几个国家明确支持俄罗斯。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虽然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但在政治和道义上并没有明确支持俄罗斯。中国在国际场合尚未公开批评俄罗斯,但印度总理莫迪在2022年上合峰会上与普京会谈时明确表示,如今不是战争的时代,俄罗斯应赶紧结束在乌克兰的战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法俄战争和苏德战争中,俄国在国际上至少不是“失道者”。在国际关系中,道义无法决定战争的胜败,却是影响战争长期走向的重要因素。

归纳法是认识世界、创建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只看现象、忽视本质的简单归纳法,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

作者是中国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