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日圆汇率贬值将改变亚洲企业竞争格局
来源:台湾《工商时报》社论
日圆兑美元汇率贬值跌破20年的新低,最表面的效应,就是台湾散户大量趁低捡便宜,在COVID爆发前的2020年元月,新台币1元可以换到3.6日圆,到了上周,已经可以换到4.5日圆了。同样新台币10万元,现在比两年前可以多换9万日圆。
令人有感的还不止于此,例如日本知名的一兰拉面,招牌细面在东京的标价是一碗980日圆,用两年前的汇率换算约新台币280元,如今只要新台币217元,再过几个月开放观光,台湾游客在日本各地惊呼“好便宜”的声浪可以预期。拉面、观光变便宜,只是庶民的小确幸,真正的资本家则抓住日圆贬值的机会,疯狂奔往东京搜购有价值的重大资产。
最具指标性的就是总市值高达2.45兆日圆(183亿美元)的东芝公司。创立于1875年的东芝堪称是日本制造业的护国神山之一,员工人数逼近12万人,但是近年却被接二连三的重大丑闻拖累,产业龙头地位岌岌可危,历史积累的问题纠结难解,去年经营团队提出集团公司分拆方案,却在今年3月遭到股东会否决。
从2015年就陷入困境的东芝公司,3月股东临时会后放任董事职位悬缺,只由临时会长主持,并且在4月成立特别委员会,任务是寻找公司永续经营的“策略选项”(Strategic Options),东芝的大转型已经呼之欲出,最可能的就是被私募基金私有化,下市后彻底重整。
日圆贬值使得收购东芝的成本大为降低,全球大型私募基金蜂拥至东京,5月中旬东芝特别委员会初步收案,获得超过十组来自全球的私募基金报名参加,KKR、黑石基金(Blackstone)、贝恩资本(Bain Capital)等全数报到,而日本政府为了避免东芝落入欧美私募基金的手中,也由日本政府基金出面组队,参加东芝私有化的竞标。
蜂拥至东京的私募基金、创投基金当然不会只看东芝一个案子,根据Dealogic公司的统计,2021年日本企业并购案件金额首度突破1000亿美元,相较于2020年多出了250亿美元,而且并购案件总数还下降至493件,企业并购的活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呈现大型化的趋势。2022年即使不计东芝私有化案,日本的企业并购活动原本就预期会再创历史新高,日圆汇率贬值强化企业并购动能,不论是日本企业向外并购,或是本国企业之间的合并,或是外资企业进场捡便宜,都呈现爆发的增长态势。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日本众多百年企业近年陆续爆发各种丑闻,表面上阻碍企业前进,核心却是日本企业治理进入转型期、新旧派股东与经理人相互较劲的结果,此时日圆剧烈贬值有利于日本企业营收增长,特别是那些业务遍及全球的老牌企业,爆发重大丑闻导致会长与社长下台的三菱电机,3月底截止的年报营收还能增长,日立与东芝等企业则交出更为亮眼的成绩,4月之后日圆贬值速度与幅度加快,日本企业在2023财政年度的成长动能更强,提供日本企业治理转型更多的润滑剂。
当然,汇率贬值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说都是双面刃,日本持续八个月、不断扩大的贸易赤字就是不能忽视的现象,今年4月日本的外销金额达到630亿美元(8.076兆日圆),年增率高达12.5%,但是进口额却暴增了28%,金额700亿美元(8.915兆日圆),单月7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极为罕见。
国际油价的大涨,伴随着日圆汇率的贬值,使得高度仰赖进口能源的日本,出现越来越扩大的贸易逆差,日本每天消费约320万桶原油,几乎全数仰赖进口,国际油价在过去一年上涨70%,日圆汇率贬值约20%,日本每天进口石油的成本就翻涨一倍,能源成本翻倍对于日本企业与内需消费的负面冲击,目前才刚刚开始。
日本正在进行历史性的经济结构转型,并同龙头公司企业治理的重大改革,再遇到日圆汇率巨幅贬值,日本股价、资产突然变得便宜,有利于观光只是其一,经济结构与企业治理的转型因此受益,更可能改变亚洲企业的竞争态势,在汇率贬值的助力下,日本企业转型能否再次创造新世纪的日本奇迹,值得我们仔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