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香港社会更公平 以共同理想促团结
香港《明报》社评
第六届行政长官选举,唯一候选人李家超高票当选。香港内外面临严峻挑战,李家超提出要团结凝聚力量,以“我和我们”的团队文化,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下届政府管治风格料将有所改变,至于能否带来一个实践型政府,则要看官僚改革具体成效,李家超百日新政,在提升政府绩效及造地建屋提速提量方面有何动作,将反映官方改革力度和决心。香港再上路,改革不能和稀泥,权力架构改变了,管治能力提升了,政府能否干成事,还看官方组班用人是否知人善任;与此同时,管治者更要对香港未来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有更恢宏、更高层次的愿景。新政府除了应该下定决心“告别劏房”,更要致力让香港变成更公平城市。
李家超选委得票99% 争取市民支持要努力
昨天特首选举,李家超获1416名选委投票支持,只有八票不支持票,得票率高达99%,打破历届纪录。中联办形容这次选举“进一步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彰显新选举制度的进步和优越”。李家超当选后表示,得票数字对他是非常重要的鼓励,但更重要是市民支持。中央修改选举制度后,香港政治生态已变,这一次的选举只有李家超一名候选人,超高得票率反映爱国阵营空前团结,不过相信不少人都希望,未来特首选举,有竞争是常态,“一人模式”是特例。行政长官宪制地位之特殊,体现于双负责制,既向中央负责,也向特区市民负责。李家超虽然高票当选,但也主动提到要争取市民支持,认为“一个有诚意、做成事的政府”,最终能够得到市民认同。
疫情影响,本届特首选举,由往常的3月押后至5月。李家超由宣布参选到当选,大约只有一个月,由当选到7.1就任,也只有不足两个月时间,无论细化政纲还是组班工作,都非常急迫。以往特首组班面对不少掣肘,很多才俊之士,都因为政府“热厨房”温度太高(环境艰难),对加入有保留;另外,外界也关注政治酬庸对用人的影响。但愿在新的政治生态下,新政府能够贯彻用人唯才原则,组织起一支志同道合、强而有力的团队。
竞选期间,李家超一再重申“我和我们”概念,强调施政并非单靠特首一人,既要强化团队精神,更要凝聚社会力量,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下届政府的管治风格,料跟现届政府有较大分别,特首较少事事躬亲,然而说到提升治理水平,更重要的还是改革吏治,改善跨部门协作,打破官僚因循文化,高级公务员升迁,必须重视实绩表现而非论资排辈。李家超百日新政重点,包括要求房屋行动组与政府多个部门,分别就加快建屋及制订行政关键绩效指标(KPI),提交初步方案,另外也要即时跟进抗疫、复常及通关等重大问题,官方的具体表现,将直接影响公众对建立“实践型政府”的信心。
香港外部环境巨变、内部问题丛生,新形势下如何运用一国两制弹性开拓前路,乃是一大考验。李家超提出的施政理念和主张,诸如以结果为目标、团结凝聚力量、政府架构重组、精简行政运作、提升管治及执行能力等,大抵都是围绕政府做事方式,具体施政目标、方向以至更高层次的愿景,很多地方仍然留白,需要填补。李家超政纲四大纲领,提升香港竞争力方面,巩固金融中心地位等主张,主要都是中央“十四五”规划提及的框架远景,缺乏细节;土地房屋提速提量,具体指标和阶段进度时间表,同样待定。
修正港式资本主义不公 以愿景及行动凝聚人心
管治者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要思考施政为民,所为何事。特区政府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执行力差,从这一角度看,良政善治是改革目标,但从施政为民角度,良政善治严格而言也只是手段。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当然是施政目标之一,但获得感既有物质生活上的层次,也有精神上的层次,政府与市民的关系,也非单纯是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政府要团结社会凝聚人心,需要与民众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理想。在内地,这个愿景和理想是民族复兴、共同富裕;在香港,这个愿景和理想,可以包括让香港社会更公平。
由土地房屋到贫富悬殊,当下香港很多社会深层次矛盾,归根究柢就是公平问题。政府应该明确以“告别劏房”为目标,不是因为中央提及,而是劏房象征了严重剥削与不公;大举增建公营房屋,解决基层居住问题,实际就是处理社会不公问题。香港一国两制,奉行资本主义,然而港式自由主义经济积累的不公,已到了不可持续地步,政府必须积极介入,这不等于香港要改走北欧福利主义道路,但至少要对严重扭曲状况加以修正。
香港社会撕裂,可分为政治层次及民生经济层次,前者涉及意识形态、对国家看法以及世界观的根本分歧,后者包括贫富悬殊、青年缺乏向上流动机会等矛盾对立。中央强调爱国者治港,要敢于向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及香港繁荣稳定的言行斗争,李家超谈的团结凝聚力量,明显也是建基于这一前提。李家超早前表示,盼以施政成绩吸引近年移居外地的港人回来、乐意接纳已承担法律责任的反修例青年重投社会,被视为释出善意,但要短中期消弭意识形态对立,实亦难以强求,可是新政府至少可以在社会公平方面多下工夫,以共同理想和实际行动,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