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迪:习拜通话未止紧张局面 回到问题根本
来源:香港01
作者:倪文迪
乌克兰危机令国际关系陷入紧张,其影响已渐渐外溢至中美两国关系。为了管控关系,中国代表杨洁篪与美国代表沙利文(Jake Sullivan)于上周一(14日)假罗马进行会面,双方交换了彼此的立场,并促成了上周五(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电话通话。
虽然中美双方对通话内容的表述有很大分歧,但两国元首得以通话代表两国关系至少还未破局。双方在通话中互相警告,中国强调台湾问题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而美国则要求中国不要支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可解读为互划红线,避免两国因误会而产生激烈对抗。
中国军援俄罗斯
通话释放了一些中美关系的正面讯号,但对中美对抗升级的忧虑却未因此而完全散去。近日,美国不断指控中国可能将会军事援助俄罗斯,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不安因素。不久前,美媒与英媒分别引述消息指俄罗斯向中国要求军事援助,而中国对此持“开放态度”。而美国官员,如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国安顾问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亦多前在公开场合警告中国援助俄罗斯将有后果。即使在两国元首通话后,同日《Politico》又引述欧盟官员指有“确切证据”指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
一方面,外交部已多番否认军事援助俄罗斯的消息。另一方面,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对拉高了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令全球陷入经济衰退的恐慌,加上美国现在通胀高企,经济可能陷入滞胀,此时美国再对中国展开大型金融制裁的话,必然会对美国经济带来很大的反噬效果。在这情况下,美国或许希望利用最低的成本对中国进行金融牵制。
不管中国是否会军援俄罗斯,又或是美国会否因中俄关系而制裁中国,美方不断重复军援的指控都可以警告市场,投资中国市场有很大的风险。即使中美两国最终什么都没有做,市场在紧张关系下都会回避风险,减少投资中国市场,又或者是相应地调低中国市场的估值,最终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集资能力。大量资本投入对先端科技企业的研发能力而言非常重要,如果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集资能力长期与美国形成重大差距,美国就可以藉着这个优势保持其科技上的优势。
中美关系风险成为金融武器
自从贸易战的失败后,美国只能以限制半导体及其他高科技的输出来压制中国,正面与中国作金融冲突美国也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甚至有可能令整个国际秩序全面崩溃。因此,美国正开始武器化金融风险,以对中国进行低成本限制。
除了乌克兰问题之外,美国经常提出一些令市场担忧的问题,很可能是“口是心非”,真正目的可能只是想提高市场对中国的风险评估。例如今年初时,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到期,美国指中国未履行承诺,扬言可能会增加关税。问题是如果增加关税可以解决问题,特朗普便不用与中国谈贸易协议了。又例如在台湾问题上,虽然中国多次重申和平统一的希望,美国表面上也支持“一中政策”,但美国却“讲一套做一套”屡屡大打台湾牌刺激中国,并不断暗示中国将对台用武。又或者上周出现的中概股美国退市风波等。
就算美方实际上不太可能会这么做、又或者不管这些讲法会否兑现,只要美方提出这种可能性,投资者便会将担忧中国市场的风险;而最重要的是,只是警告的话,美国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成本可言。从近来的发展可以看出,美国积极地将中美关系作为低成本武器压制中国金融市场。
面对美国这种攻势,中国亦只能见招拆招,尽力平息市场上的担忧。正如以往西方一直炒作“中国崩溃论”等,只有耐心以事实回应,才能建立起国际上的信心。纵使乌克兰问题中国并不是主要持分者,但中国并不应视之为等闲事而作壁上观。习近平提出了解决危机最好的方案是尽快促成俄乌两国的和平谈判,并找寻一个欧洲新的地区安全架构。中国更积极地为俄乌两国斡旋和解,本身便是对西方指控的最佳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