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韩咏梅:简单化的舆论战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3-20 08:02
韩咏梅:简单化的舆论战

能让我们更坚强的,不是压制这些舆论,而是辨别不同舆论的动机。

新加坡人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只要看得懂一方的信息,肯定也能看得懂另一方的信息。

我很喜欢看哆啦A梦小叮当动画故事,这只机器猫口袋里法宝很多,学生时代我最希望拥有“记忆面包”,只要把要背的资料印在面包上吃进肚子后,考试的时候就不怕记不住,答不出。

离开学校后没有考试压力,心里还是会想着“记忆面包”,特别是工作上有很多资料要阅读的时候,比如300页的调查报告,读完之后得写成新闻,那种时候恨不得用最小最小的字体印在面包上,当午餐把它吃下,肚里有墨水就能下笔成章了。

好的童话故事里想象的事物,往往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求之而不得的。

“记忆面包”并不存在,而人们想快速掌握和理解信息的愿望永远都在,特别是碰到自己向来不熟悉但是当下成为热门话题的事件,很难以避免地都希望能够有一些快速获得认知的捷径。阅读、收听和收看新闻是一个方法,所以自古就有新闻行业。

人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在群体中针对热门话题交流的社会需要,各种能在短时间内解读事件的内容往往深受欢迎。从事媒体工作的我们,深知这一点,所以每次发生重要事件时,就希望能够争取第一时间解读这些风云变化,满足读者的知识需要。

舆论场上更是如此,哪一方能快速散布利己的观点,就等于送出一张自己这一厢的门票,当辩论赛开场时,已经完成招兵买马的工作,大家选好立场,站在自己这厢的人多,声势上就压倒另一方。这是舆论场的游戏规则。

很多人最近通过各种短信服务如微信、WhatsApp等等收到各种短视频,其实那大多数是舆论场的入场券,而且是事先划好立场的。这些短视频制作水平参差,而会流传的往往是那些语言锋利,可以快速地、简单地把冲突划分成两端,激起看的人情绪反应,然后不假思索地转发出去。

就这样不自觉地,很多人变成信息战中的义务军,逐渐把一方的想法变成“大众想法”,形成舆论压力。方法之一就是把复杂的冲突简化成最直接的二元对立,比如中国和美国在今天的世界里是对立的,美国所做的一切对中国都不怀好意,所以只要中美有明显的对立,大家就会自动对号入座。

认同中国的“反美派”如此,认同美国的“疑中派”也一样,不幸的是二元分化的思考模式贯彻到社会上上下下。一般人囫囵吞枣地凭表面理解来获取讨论的入场券也就算了,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包括不同领域的媒体人和学者,都会掉入焦躁的陷阱,把表面现象简单化地对立起来。

令人担心的不是观点的多元化,而是因为生活经历、语言和背景使得观点被意识形态化。在新加坡这个种族、宗教和文化还有用语习惯多元的地方,不同身份认同区块间的分歧都会被放大,促使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某个立场,更糟的是即使有意识和理性地选择中立,也会因为身份认同被预设立场,打入某个阵营。

如今世界最明显的两大对立,就是中美之间的不咬弦。在中美之间简单的二元对立挑起的激烈舆论竞争,自从特朗普时代就没有中断过,在更注重美式民主与自由意识形态的民主党总统拜登时代,冲突非但没有化解,反而更深化到各个方面。

民间感受最真切的是一年多前的疫苗之争,当时争论的是美国和欧洲开发的mRNA信使疫苗和中国的灭活疫苗,哪一种较好的问题。新加坡人大体上比较理性,各种信息也很流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调整后,疫苗的争论淡去,因为各种原因接种着不同疫苗的我们,最后还是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里。

实际上,国际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朋友的朋友,不一定就是朋友;朋友的敌人,也未必不能做朋友,在复杂的多边世界里,只有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需要明确表态时是基于自己坚守的原则,而不是跟随朋友的立场,才是真正的理性务实。

之前一直有人说新冷战时代即将开始,俄乌在过去两个星期也提醒了我们,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联互通的,这归功于世界过去几十年来的和平发展。这样高度链接的体系,几乎不可能说断就断。

过去两周美国金融体系和跨境支付系统,几乎全方位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以及在美国挂牌的中国概念股遭受的重击显示,全球经济命脉还是控制在美国手上,而包括中国在内,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起来的经济体,都是这个开放与互联系统的受惠者。美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在另一个看不到硝烟的战场,钳制住俄罗斯的钱脉,也让中国不得不积极地回到沟通的轨道上,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个国际现实。

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和金融体系纵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没有一个国家或区域能短期内在金融体系上和美国完全脱钩。即使中长期内要建立一套与现有体系分庭抗礼的制度,也势必要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颠簸还不能保障不会生出其他问题。

乌克兰遭侵略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然而,这场战争不像普京想象的那样能够靠绝对强大的军事力量快速碾压对手,反而暴露了不讲理的强权本身存在许多破绽,这对我们认同的公理,是一次肯定。

俄乌之战肯定不是我们面对的最后一场战争,更不是最后一场舆论战。能让我们更坚强的,不是压制这些舆论,而是辨别不同舆论的动机。新加坡人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只要看得懂一方的信息,肯定也能看得懂另一方的信息。

还是很可惜,我们没有“记忆面包”,如果真有的话,不要只吃一片,应该吃多几片不同观点的面包,给我们的思想增添多元养分,才能站得更稳。

(作者是《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