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遥:乌克兰危机能否减轻中国战略压力
2022年乌克兰战争很快演变为二战后欧洲最大的安全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也可能成为二战后国际秩序重大调整的序曲。美国安全战略向印太地区的转移,会不会因此而改变?或者说乌克兰危机会不会成为缓解美国对华战略压力的第二个九一一事件?此外,炮声隆隆的基辅会不会成为欧洲觉醒的珍珠港?
从2月24日开始,俄罗斯以乌克兰亲西方,可能加入北约进而威胁本国安全为借口,对乌克兰进行去“纳粹化”“去军事化”的军事打击。俄罗斯的军事入侵,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广泛谴责和制裁,只有朝鲜、叙利亚等极少数国家支持俄罗斯的军事打击,也引发了西方舆论对少数持中立政策国家的批评。
2001年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爆发后,美国把全球安全战略重心转向反恐战争,小布什政府不再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中美在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广泛合作,将中美关系推向友好合作的轨道,以小布什等西方政要大规模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与西方关系似乎进入新的蜜月时期。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减轻,中国崛起从而赢得了一个10余年的战略机遇期,一些西方学者戏称“奥萨马救了中国”。
今年的俄乌战争所导致的欧洲系列危机,会不会成为解围美国对华战略压力的第二个九一一事件?按照一般的地缘政治逻辑,欧洲出现安全危机会转移美国视线,中国的地缘政治压力会因此减轻,甚至出现武统台湾的时间窗口。中国舆论之所以支持俄罗斯,主要基于两个理由,即“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以及乌克兰危机会吸引美国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的压力。不过,此次危机对中国可能存在一些风险,需要中国政府努力面对。对中国而言,可能很难说乌克兰危机是第二个九一一事件。
从政治上看,西方阵营内部空前团结,美国内部分歧可能因此有所缓解。西方国家间的团结,美国内部分歧的弥合,可能都会加强西方的政治实力。西方阵营的不团结,是普京近年来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等地进行军事冒险并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这种不团结主要缘于德国等北约成员对俄罗斯油气的严重依赖。从目前西方的反应来看,昔日分歧并未重现,德国同意暂停“北溪二号”天然气项目,西方团结一致对俄进行全面制裁。美国内部的分歧似乎也有所减小。
从军事上看,觉醒后的欧洲可能接近于重新武装,大为增强西方阵营的军事实力。欧洲被乌克兰上空的炮火惊醒,不再继续往日的“绥靖”政策。德国打破不向冲突地区出口武器的传统,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反坦克武器和导弹,总理朔尔茨进而表示,将把德国的军事预算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德国的重新武装可能不是孤例,欧洲的军事实力会明显增强。鉴于近年来德国军舰也进入南中国海的先例,美国盟友军事实力增加的后果,会使更多欧洲军舰驶入南中国海,增加中国维护主权的难度。
从舆论上看,中国旨在平衡各方,模糊的中立政策,可能被国际舆论认为过于倾向普京,而使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半途而废的风险。中国政府宣布加大进口俄罗斯小麦,官方尚未使用“侵略”等词语,以及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相关机构关于谴责或制裁俄罗斯的决议中投反对票或弃权票,可能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也影响到中国政府作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者的传统形象。
从经济上看,西方对俄罗斯严厉的经济制裁,终会殃及中国经济发展。尽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了8.1%,中国政府设定的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是5.5%左右,可能是考虑到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乏力,以及乌克兰危机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油价走高会增加企业成本,潜在制裁的复杂锁链,以及西方对中国“破坏制裁”的报复行为等因素,都会给2022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一带一路”项目在欧洲的推进可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九一一事件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不仅是因为反恐战争吸引了美国的战略资源,更是因为中国公开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反恐的非正式盟友。乌克兰危机会吸引美国的战略注意力,但美国认为中国在危机中实际支持俄罗斯,可能会因此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可能会因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而增强对所谓威权国家的威胁认知;西方国家间的团结,也会增强欧洲应对中国崛起的压力。欧洲可能在炮火中觉醒,重新武装,会增强西方的军事实力,增加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不过,如果中国成功斡旋乌克兰危机,或许以上战略压力会有所减轻。
作者是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