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警惕信息战威胁国家安全
随着乌克兰战争陷入胶着状态,俄罗斯军队似乎放弃原先速战速决的打算,开始惨烈的攻坚战,炮击乌克兰城市的民用设施,引发更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在血腥的战地前线之外,另一条不见硝烟的战线同样在短兵相接。乌克兰至今在信息战方面屡有斩获,不断赢取国际舆论的同情,日益限于被动的俄罗斯正予以反击。因此,各类关于前线实况的真假消息,将会充斥社交媒体这一特殊战场,左右世人的情绪和立场。
相较于在武器和人员方面的弱势,乌克兰在信息战阵线打得有声有色,快速虏获世人的同情与支持,并鼓舞了全国军民士气。战争开打不久,就流传着一名乌克兰战机飞行员,在基辅战区击落多架俄罗斯军机的消息。所谓让俄国空军丧胆的“基辅幽灵”战机,后来被认为仅是未经证实的传说。另一个“蛇岛13烈士”的故事还伴随现场视频,讲述驻守小岛的13名乌克兰边防军,对招降的俄军破口大骂,全部壮烈捐躯,被总统泽连斯基封为国家英雄。但乌克兰海军后来澄清,13人全被俘虏,无人殉国。
这两条消息不但勾起了世人对乌克兰军以寡敌众,宁死不屈的浪漫想象,相信也激发了乌克兰举国一心,坚持抗战的决心和勇气。与此同时,乌克兰也尽量丑化俄军形象,不断发送各类俄军被俘虏和遭击毁的装甲坦克的视频画面。俄军为控制乌克兰电力供应,攻占了境内各处的发电站。3月4日,西方媒体引述乌方消息,指责俄军在南部战线炮击欧洲最大的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或引发核辐射泄漏,是变相的核恐怖行为。事实上,俄军炮击的并非核电站机组。
乌方发布的俄军伤亡数字,是俄军的10倍,其中自然不无夸大成分,目的也很清楚。西谚说“真相是战争的首个伤员”,交战双方夸大己方战绩,本质上都在实践着中国兵法“攻心为上”的教诲。
面对乌克兰宣传战的激烈攻势,俄罗斯终于有所反制。俄罗斯杜马(国会)修订刑事法,把传播“假消息”的刑罚增加到最高监禁15年。西方各大媒体为此纷纷撤离驻俄记者。
31岁的乌克兰年轻副总理费奥多罗夫是信息战高手,他利用自己跟美国硅谷高科技巨擘的交情,动员美国信息科技公司对俄罗斯发动信息封锁。至今费奥多罗夫已经成功说服苹果公司终止在俄业务,面簿及YouTube在平台上删除俄罗斯官方信息,谷歌地图以保护乌克兰平民为由,对俄关闭了谷歌地图的部分功能。这些对俄罗斯的信息制裁,威力恐怕不亚于经济制裁,让俄罗斯越来越陷入四面楚歌的国际孤立。
由此就不难理解新加坡武装部队成立数码防卫与情报军部队,这第四军种强化信息防卫的重要性。乌克兰在信息战场的胜利,主要仰赖高科技平台。这一现象因热战爆发而凸显。正因为信息科技一日千里,世人越来越离不开智能科技的便利,使得这一领域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变得无比关键。就算在没有热战的和平年代,在信息领域的激烈战争其实无时不在。
军事理论所谓的“混合战争”,就是在和平时期针对他国开展各类无形的信息战,左右舆论和民意,分裂社会共识,最终瓦解抵抗意志,不战而屈人之兵。
本地舆论场对于乌克兰战争,也出现了信息战的迹象。一些国人受到外来观点的影响,或同情普京因北约东扩而被迫自卫反击,或反对新加坡政府选边站制裁俄罗斯。
从新加坡的国家利益出发,这些观点都是错误且危险的。普京就算有再大的委屈,一旦发动入侵战争,就已经失去了道德立足点。
被大国环绕的新加坡,必须公开否定大国侵略小国的做法,当中没有任何暧昧模糊空间。国人因此须把握基本的是非立场,加强心理防卫和时事知识,避免成为信息战的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