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张田勘:元宇宙从冬奥会开始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1-29 09:37

北京冬奥会来临,各项技术和设备都进入实测和实用阶段,其中就少不了大红大火的元宇宙要素。不久前,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了“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比赛,共有四支来自北京的男子冰球队参赛。这是海淀赛区在北京冬奥会前的最后一次全领域、全要素测试。

其中,供观众观看和观赏就置入了元宇宙的要素。在这个冰球测试赛中,有60个采用5G+8K技术的相机,呈180度吊装在五棵松体育中心竞赛馆内环形屏下方,对比赛进行全面拍摄。观赛人员扫描二维码,下载相关应用,便可体验180度自由视角观赛,实时观看比赛的精彩瞬间。

而且,这种观赏还可以不到现场,只要在家中下载了应用,就可以在手机和电视屏幕上观看,戴上虚拟现实(VR)头盔看直播,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看的角度和画面,实现用户自主交互式观赛体验,告别过去导播人员在转播车上,对多路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合成一路信号,导播切成什么,大家就只能看什么的局面。

从被动和二维观看到主动和三维多视角观赏,元宇宙的要素不可缺少。元宇宙实际上就是一种多维度、全感官、沉浸式的人机交互新互联网形态。元宇宙源自1992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雪崩》,其中,人类通过数码虚拟化身(Avatar),在一个虚拟三维世界中生活。这个空间称为Metaverse,即元宇宙。

简略地说,元宇宙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融合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通过数字技术、3D、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人工智能(AI)和高速网络,建构基础软件硬件服务,为人提供沉浸式体验。而且,这种体验不只是游戏、娱乐,还可以实现社交、身份、工作、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密切融合。同时,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具备完整的自我驱动和迭代能力。

受疫情影响,以及数码化的发展,新一代虚拟线下社交(VR社交)逐渐发展和流行,这是线下社交(现实面对面)和线上社交(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的融合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即将召开的冬奥会同样需要元宇宙要素的介入,戴上VR头盔看冬奥会直播就是最好的体现,更是元宇宙的发展。

在疫情期间,美国禁止150人以上的集会,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于2020年4月,在积木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微软于2014年以25亿美元收购,并成为过去10年来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中重建了MIT校园。之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也在《我的世界》里重建校园,学生以虚拟化身齐聚一堂,完成云毕业典礼,实现了虚拟游戏和现实社交的融合。

北京冬奥会虽然还不能让观众以虚拟化身齐聚冬奥会赛场,但已经可以通过元宇宙技术,如3D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让观众观赏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只能在现场观看的冬奥会会;或者即便可以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也可以通过元宇宙技术,主动选择全方位和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然而,这只是元宇宙介入冬奥会的一个侧面。另一方面,元宇宙技术还可以让奥会办得更公平和公正。其实,去年的东京奥运会已经部分掺杂了元宇宙的要素,也就是基于AI结合3D的评分技术,作为辅助裁判,帮助裁判员打分,使打分更客观和准确。

中国冬奥会之前的冬奥会测试赛中已经使用了AI裁判。以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的空中技巧为例,这是需要多方面客观评分的项目。运动员要在四米高的跳台上进行两次不同技巧的跳跃,裁判要从起跳高度、翻转动作难度、姿势、落地稳定性等方面评分,并把每一次跳跃的得分,乘以动作难度系数,最后两次的分数合计,得出总分,以分数的高低决定名次。

如果人工裁判,可能受天气、雪象、光线、位置角度的不同影响,而得出不尽客观的评分,但是基于数码化和3D的AI裁判,可以克服高强光的复杂因素,全程捕捉在空中停留时间极短的运动员的动作,通过运动序列预测,做出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并且可以反复回放,因而能让评分更为客观和准确。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通过回放和分解动作,让足不出户的观众体验空中技巧的魅力,获得身临其境和沉浸式的观感。

不仅如此,AI裁判还会在之后帮助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为每一位运动员提供专业的改进意见,如调整空中姿态。AI裁判可以在精准分析运动姿态、聚合运动数据的基础上,整理并提出科学训练的策略。因此,元宇宙要素的介入,可以提高运动认知,改善不良运动姿态,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效率和成绩。

元宇宙的介入,不仅可以让观众看得清比赛,还可以有沉浸式的体验与互动,同时可以帮助裁判打分,让运动不只是更高更快更强,也更公平和公正;也能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科学训验,提高成绩。

作者是中国北京学者,专栏作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