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郭兵云:美国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得与失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1-28 08:05

时事透视

2021年12月2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173个国家参与共提,创下近几届冬奥会休战决议共提国数量新高。同时,有20个国家投反对票,包括以色列、朝鲜、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日本等。以色列、朝鲜长期处于战时状态,投反对票在情理之中。

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英国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对美国亦步亦趋。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是四国安全对话机制(Quad)的重要成员,2 021年9月举行了Quad史上第一次峰会,该机制的战略协调性进一步提高,这次投票只是对四国战略默契的一次检验。在奥运会期间自觉休战,是1993以来国际社会形成的一种惯例,是尊重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表现。

12月6日,白宫宣布美国将不会派官方代表团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理由是中国在新疆等地“侵犯人权”,不适合召开冬奥会。此后,澳洲、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立陶宛、荷兰等国家也紧随美国,明确表态将抵制北京冬奥会。

英澳加新四国是五眼联盟成员,都属于盎格鲁撒格逊文化,向美国表决心乃情理之中。立陶宛在2021年由于充当反华急先锋,而与中国关系彻底破裂,选择与美国一起抵制冬奥会,一点也不令人意外。荷兰继2020年4月将驻台代表机构改名为“荷兰在台办事处”后,又宣布抵制北京冬奥会,似乎已经决心在对华关系“一路走到黑”。

奥运会去政治化只是一种理想,而奥运会政治化则是常态。在拜登政府“竞争性共存”(competitive coexistence)外交战略的作用下,中美关系战略竞争逐步泛化和深化,中国非常重视的冬奥会,自然成为美国攻击的重要对象。所谓“竞争性共存”,学界的普遍解读是使用指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竞争,其本质是零和博弈下的对手关系。

美国不顾30多年来形成的国际惯例,率领一邦盟友反对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并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抵制北京冬奥会,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降低北京冬奥会的正面影响。换言之,美国披着“人权”外衣来破坏北京冬奥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既然美国认为当前中美在战略上是一种“零和博弈”,中国国际形象所损即美国之所得。

美国抵制北京冬奥会的第二个目的则是进一步检验、巩固美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号召力和领导力。前一个目标谁得谁失,难以评价。对于后一个目标而言,美国严重失望。以色列固然是美国盟友,它反对北京冬奥会休战决议,却没有明确宣布要抵制北京冬奥会;更加重要的是,以色列投反对票并不是出于对美国的支持,而是由它的生存环境所决定。

印度虽然反对北京冬奥会休战决议,但却明确表态支持北京冬奥会,将派官方代表团参加。更令美国失望的是,前几年一度充当反华排头兵的美国东欧盟友波兰,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高调宣布由总统出席开幕式。波兰深知,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高调参加此次北京冬奥会将获得多大的回报。

与2021年12月上旬拜登政府举行民主峰会时,100多个国家参加的浩大场面相比,美国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行为可以说是“形单影只”,除去英日澳加几个铁杆“小兄弟”,以及立陶宛和荷兰两个投机主义国家外,其他盟友“顾左右而言他”。与民主相比,人权这张牌的号召力大打折扣。何况,明确宣布抵制冬奥会就是明确宣布给中国难堪,以当前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没有多少国家愿意付出难以估量和预测的代价。

在习拜视频会议后的半个月,美国高调抵制北京冬奥会,这彻底击碎了国际社会对习拜会的某些美好期待。虽然拜登政府的抵制活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制造了麻烦,也消耗了中国一定的外交资源,但也给世界留下了是美国把中美关系带入新冷战的印象。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则得到进一步检验和提升。美国策划下的一系列抵制活动,最终将成为得不偿失的一场政治闹剧。

作者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