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俊刚:慎防诈骗之风 侵蚀社会互信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1-26 08:18

吴俊刚专栏

近些年来,我们社会的欺诈歪风有明显恶化的趋势,个别骗子和诈骗团伙所用的招数也越来越多样化,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诈骗罪行似乎已成了罪案主流。这个发展势头如果不设法及时遏制,警方将疲于奔命。加强执法力度固然必要,但并不足够,必须谋求更有效的全盘对策。

就警方所发表的罪案数字来看,诈骗案从2018年至今都保持上升的趋势。警方列出的10种最常见的诈骗案是:电子商务、贷款、充值援交(credit-for-sex)、社交媒体冒名、互联网爱情陷阱、投资、假中国官员、冒名商业电邮、幸运抽奖和技术支援(tech support scams)。

2018年,上述10种诈骗案比前一年(2017年)增加了20.6%,达到5700多起,总诈骗金额为1亿5800万元;2019年为8945起,总诈骗额为1亿6501万元;2020年为1万4130起,总额达2亿元。2020年的诈骗个案比前一年增加了65.1%。2021年上半年为7470起,总额为1亿6800万元,全年的数据预计会在下个月发表。从趋势来看并不乐观,半年的诈骗金额就已逼近前一年总数。

社交媒体愈加普及,加上数码化步伐加速,显然给各色骗徒提供了许多新的可乘之机。近日,华侨银行470名客户陷入网络诈骗团伙的钓鱼短信骗局,共被骗走850余万元,只是诸多实例之一罢了,“钓鱼”也只是上述10大骗术之一。必须注意的是,骗徒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手法也很刁钻,防不胜防。

值得警惕的是,各种骗案频发,不只让受骗者破财,久而久之也会侵蚀社会中的各种互信关系,增加猜疑,破坏凝聚力。银行受广大民众所信赖,却无法及时阻止钓鱼网站骗取存户的血汗钱,肯定会动摇人们对银行的信心,进而也动摇对数码化的信心。

华侨银行案也说明一点,即数码化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三大本地银行,它们拥有千千万万存户,当中有很多人并没有跟上数码化的步伐,只要到一些组屋市镇的分行去看看就可明白。这些分行几乎每天都有长长的年长者人龙,长时间排队苦侯面对面的服务,看了实在令人心酸。

很多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早已抛弃了人性化的服务(除了那些受优惠的大客户),当中最令人痛心的,当然是被并入星展银行的前邮政储蓄银行,它本来是最接地气的,现在也已脱离了民众。

数码化没有错,但在实施层面要照顾周全,千万不能忘记服务的多数对象,更不能假数码化之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就关闭诸多分行的柜台服务,让许多老人家无所适从。数码化也应该有包容性才对,我们不是要建立一个更有包容性的社会吗?

接着要谈两起手法如出一辙的骗公款案件。

其一,是38岁商人林哲湖,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骗取了国内税务局约1184万元的生产力与创新优惠津贴(PIC)。被告已认罪,法庭定今天下判。其二,是犯罪团伙的主谋夫妇黄诚贵(44岁)和李丽玲(42岁),他们在2017年前后总共诈骗精深技能发展局超过3950万元的款项。两人已于去年8月17日被法庭分别判处17年又9个月和14年的监禁,另有七名团伙成员也已分别被定罪,锒铛入狱。

骗钱的行径是可恶的,骗取公款尤其可恶。精深局一案,警方事后只起获1860万元现金和黄金等,其余2131万元仍下落不明。至于税务局案,法庭上揭露,在流失的1100多万元中,官方目前只找回约45万元。

上述两案中,骗子都是以设立空壳公司的手段来欺骗有关政府机构。精深局案的诈骗团伙成员多达13人,他们共开设了九家空壳公司,包括六家商业机构和三家培训公司。通过这些空壳公司,骗子在2017年4月到10月间提呈多达8391项虚假的申请,谎报六家商业机构安排2万5141名员工到三家培训公司接受培训;而实际上这些都是幽灵员工,也没有相关的培训课程。

税务局案发生在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林姓骗子和两名同谋先设立六家假装售卖科技产品和软件的空壳公司,随后再设立200多家空壳公司,并谎报这些公司向六家科技公司购买软件,还指示他人伪造收据,上报官方申请津贴。

政府拨出巨款,设立各种帮助个人进修提升,以及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力的计划,用意至善,却成了骗子诈骗的对象,着实令人痛心疾首。

这类涉及款额高达千万元的大案特别引人注目,一再发生也难免会使一些行政部门信誉受损。大笔公款被骗,大部分又追不回,这是国家的损失,也是所有纳税人的损失。骗徒虽然难逃法网,但最终只判坐上十年八年牢(如果狱中行为“良好”,还可能缩短刑期提早出狱),法律吓阻力看来明显不够。现行《刑事法典》规定的刑期(欺骗罪最高监禁刑罚是10年),或许有必要检讨了。

刑罚不足的一个危险性,是可能使更多潜在的罪犯误以为干大案似乎很“划算”。去年揭发的涉及ENVY私募投资公司的10亿元惊天大骗案(相信是本地历来最大骗案),年仅34岁的嫌犯黄有志看来就志不在小。这是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也称金字塔骗局),很古老的手法,却屡试不爽,很多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都堕入圈套。

读者应该还记得,2008年美国所揭发的涉及数百亿美元的马多夫投资骗局吧,那是美国历来最大的投资骗案,也是个典型的庞氏骗局。谁会想到,有此前车之鉴,仍然出现了新加坡版的最大骗案。

马多夫的受害人遍布136个国家,多达3万7000人,包括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史匹柏、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维瑟尔等名人。ENVY案的苦主不知有多少,已知的是当中包括不少专业人士和商界、金融界的沙场老将。正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不要说这件事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他人的信任。

就发展趋势看,遏止诈骗之风有一定的迫切性,而加大刑罚的威慑力看来也是必要的。但单有严刑峻法只能治标,治国终须标本兼治。

除了须有法律的吓阻,还须从荡涤人心着手,避免整个社会利字当头。这一点说易行难,也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只能从教育入手,并加强各种社会规范,逐渐形成廉正的风气。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