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美战略竞争 欧洲可以是朋友
台湾《旺报》社评
第24届冬季奥运将在北京开幕,北京将是第一个夏季奥运与冬季奥运都办过的城市。 2008年北京奥运是中国走向强国的开幕秀,冬奥参与国多半是富裕国家,冬奥将成为中国富庶强盛的里程碑。相对2021年东京奥运受困于冠病疫情,北京冬奥如能顺利举办,更将代表中国大陆防疫与治理能力的成功。
西方不是铁板一块
美国将中国视为全面战略竞争的对手,自然不愿见到大陆的国际地位与声望更上层楼,就算不能全面抵制,至少也要给北京一点晦气,于是以新疆人权议题为由发动盟友进行外交抵制,但未收一呼百应之效,只有五眼联盟国家加入,其中纽西兰还是以疫情为由,而不强调“抵制”。
美、英两国有共同的文化渊源,更有特殊的战略关系。英国虽然属于欧洲国家,但与欧陆国家若即若离,不如与其他英语系国家亲密。长期以来,英国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亦步亦趋,英国脱欧后更是加速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英语系国家共建的五眼联盟,在美国国力渐露疲态后,重要性渐渐突出。今年不惜得罪法国而成立的美英澳同盟(AUKUS)更是将这种“打虎捉贼亲兄弟”的血缘连带推上高峰。美国这种在西方国家阵营中区分远近亲疏的作法,不只是有战略的考量,也有深刻的文化背景。
事实上,英、美与欧陆的哲学思维传统本就不同。英、美哲学重视经验,强调个体差异;欧陆则有理性主义的传统,重视逻辑的一致性。最具体且容易理解的表现,就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差异。英美法重视个案的判例,大陆法侧重法律体系与法条精神。反映到人权观念也有所不同,英美强调个人主义,欧陆的人权观念是来自理性思辨与自由意志的人文传统,认为理性思辨的结果可以达到社会共识,而不是个人社会。
哲学思维与价值观的差异也反映在资本主义的运作模式与政治制度。英美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极端表现就是优胜劣败,赢者全拿。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员工、环境、社会等生产相关条件等都被视为外部化,不被考虑。国家往往扮演资产阶级的工具,成为利益团体的代言人。在政治上无论总统制或议会内阁制都是赢者通吃,没有小党生存空间,很少政党协商联合政府。
欧陆国家,特别是德国与北欧国家发展不同的资本主义模式,被称为“莱茵模式”和“斯堪地模式”,更重视社会的和谐共生,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企业更注意员工福祉与社会责任。国家作为资方与劳方的调解者,进行社会资源的统合与协调。在政治制度上强调“协商民主”,大多是多党的议会制国家,尽可能让社会不同利益有表达的机会。美、欧资本主义模式的差异,在全球化时代矛盾就更为明显,例如欧洲想要对跨国科技巨头征收数据税就面临很大的阻挠。
二战结束后,欧洲传统强国没落,欧洲国家被卷入美苏冷战对抗,他们意识到要维护自身利益只有团结,于是从基础的经济合作逐步走到今天的欧盟。特别是冷战结束,少了前苏联的压力,美欧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欧盟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更是加快金融整合。美国也知道欧盟的企图,便利用南欧的乱局针对欧元。随着21世纪这20年来,美国国力从颠峰走向衰退,欧洲争取战略自主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欧盟有一种特别的心结,就是眼见中国大陆崛起、美国衰退,欧洲有“双重衰退”的没落感。就像2019年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主题“西方缺席的世界”,欧美毕竟掌控全球过去2、300年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美国的式微也让欧洲产生危机感,一时难以适应,连带地会愿意在某些方面,特别是价值立场上与美国站在一起。
西方不是铁板一块,更要注意欧洲在历史意识、价值体系、战略利益以及制度设计与美国的差异,中国大陆和欧洲应该可以有不同的交往互动方式。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其社会关怀与人道精神正是来自西方人文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扩大到中西方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话与学习。彼此尊重,相互学习,欧洲也可以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