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谍法引发外企忐忑 中国商务部出面安抚
北京的反间谍行动数月来在驻华外企中引发寒蝉效应,中国商务部罕见地召集在华外国商会和企业代表,解释本月生效的新版《反间谍法》,以稳定在华外资信心。
受访学者指出,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博弈加剧下,外企担心执法的模糊性,会让他们在华的经营活动成为地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单靠经济部门安抚,难以完全打消疑虑。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中国美国商会、欧盟商会、日本商会、韩国商会及30余家外企代表,星期五(7月21日)参加了商务部召开的外资商协会专场政策解读沟通圆桌会。
中央网信办、商务部等部门及相关领域专家,在会上就跨境数据流动、出口管制、《反间谍法》等外企关注的课题进行解读。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在会上强调,中国政府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致力于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他也称,商务部将与外资企业、商协会开展常态化交流,着力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中国欧盟商会回应《联合早报》询问时说:“(中国)商务部在采取措施澄清这些领域的规则和法规,这是积极的,特别是考虑到商会最近的商业信心调查发现,模糊的规则和法规是在华经营的欧洲企业面临的首要监管挑战。”
该商会上月发布的调查显示,在华欧洲企业面临的主要监管挑战包括规则和监管不清晰、难以预测的立法环境、市场准入壁垒和投资限制、网络和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自由裁量式的执法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受访时指出,中国的法律有一些模糊地带,这意味着执法上会有不确定性,是外商担忧的根本原因。
他不讳言,中国当前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关系,也让外商担心他们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可能成为地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修订后的中国《反间谍法》本月起生效,把间谍行为从国家机密和情报,扩大到“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但法律没有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进行具体阐述。
美国国家反情报与安全中心本月初警告,对间谍行为的定义模糊不清,让中国官方有更多权限获取和控制企业数据,原本被视为正常的商业活动,可能变成犯罪行为。
在新版《反间谍法》出台前,中国执法部门已在过去几个月,对美国尽职调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咨询行业巨头贝恩公司(Bain & Co),以及日本药厂安斯泰来制药(Astellas Pharma)采取行动。
近期也传出在华外企将技术人员调离中国,以应对北京对数据收集工作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的消息。知情人士星期三向彭博社透露,摩根士丹利近期将200多名技术开发人员从中国大陆调往香港和新加坡。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官方正设法吸引外资,但安全部门的行动让外企忐忑不安。
李明江说,对国安问题的担忧可能影响外资信心,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安抚,但单靠经济部门出面无法完全打消疑虑,关键还得看执法部门的具体行动。
他说:“经济部门并不是真正的执法部门,而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利益,安全部门可能想通过执法行动出政绩……因此还需要更好的政策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