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佳:艺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要元素
当新加坡与全球在2020年一同对抗疫情时,一份涵盖1000人的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位的“关键”或“必要”职业是医生、护士,这在大家意料之中。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最“非必要”职业的榜首竟然是艺术家。
这份调查引起许多艺术从业者的议论,也引发人们对艺术价值的思考。调查结果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艺术的真正价值。对于许多人而言,艺术常被视为“非必要”的消遣,尤其是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家庭而言。然而,接触艺术不应仅是某一特定社会阶层或少数人的特权。
《商业时报》早在2005年就推出绿苗艺术家基金,旨在让缺乏资源的家庭的孩子也能接触各种艺术。通过艺术领域,项目希望帮助孩子发掘潜能、鼓励个人提升、培养自信。
该基金在2021年启动一项针对青少年的美术比赛“13-19艺术奖”。比赛鼓励13岁至19岁的青少年参与艺术创作,还通过慈善拍卖形式发动社区募捐,以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现学习艺术的梦想。比赛除了设定年龄限制,没有主题、媒介或国籍的限制;参赛作品包括常见的布面绘画,和使用电子软件创作的艺术作品。参赛者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
在这些作品中,年轻参赛者的技艺超强,许多甚至展现出非常成熟的视角,也反映青少年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切。我个人非常支持这项比赛;它不仅给有才华的青少年发挥的平台,也赋能这群少年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帮助其他缺少机会的同龄伙伴实现同样的理想。
心理健康对孩子极其重要。在资源匮乏、每日面对生活琐事和困难的家庭中,往往难以关注这一点。艺术能够成为青少年情感表达的安全出口,帮助他们有效处理和表达内心的情绪。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对那些经历过困境和挑战的孩子,艺术不仅是学习新技能的一种途径,更是情感释放和心理调节的重要方法。各种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提供安全的空间,让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艺术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释放,通过创作,孩子可以将内心的痛苦、焦虑或其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作品。这种转化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还能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例如,一幅画、一段音乐或一场舞蹈表演,都可以成为孩子内心情感的外化和释放,帮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艺术活动还能增强孩子的情感韧性,以及赋予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提高自信。通过艺术,他们不仅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情感,还能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能力。这种能力在他们面对生活中其他困难时,同样能发挥作用。艺术也为孩子提供表达自我、探索自我的平台,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信。
绿苗艺术家基金至今已为多达2万3000名少年儿童,提供各种免费的艺术活动与课程。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艺术课程内容或表演机会,更珍贵的是社会公众献出的这份爱心与关怀。不少边缘少年因基金的援助,走出困境,重新开始。获益的少年如今有的成为他们学习领域的从业者,有的甚至决定回馈社会,传承帮助经济困难孩子的志愿。
今年是“13-19艺术奖”的第四届,得奖作品即将在本月7日至20日在义安城一层中庭展出。我呼吁大家通过这个展出与拍卖会,去了解现代少年的世界,也尽可能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伸出援手,为这些少年送上一份充满希望的未来,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从事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