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中国出现消费降级的五个悖论
由于茅台一直保持饥饿营销状态,供应量远低于需求量,也就导致茅台酒出现价格虚旺和泡沫现象。如果因此认为茅台价格下跌就是消费降级,可能连悖论都谈不上。
近两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相对低迷,而经济增长又对消费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有关消费降级的言论也尘嚣直上,只要哪个领域,哪怕某个产品的销售出现下降,就有人将之与消费降级挂起钩来,认为消费降级有多么多么严重。事实是否如此呢?中国是否出现消费降级呢?笔者认为,在消费降级问题上,存在一些悖论。
悖论之一:商品房销售不畅,就是消费降级。与前些年相比,近几年的商品房销售,确实出现明显不畅的现象。特别是开发商,在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下,多数出现资金链紧绷或断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居民购买力下降还是其他因素?是不是消费降级呢?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住房消费问题上,多数居民一直是购买力不足,房价也严重脱离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不然,也不会一夜之间出现那么多“房奴”。为什么广大居民明知购买能力不足,仍要负债购房呢?是因为房价的上涨速度过快,扭曲消费心理,都想通过负债购房来保护自己有限的财富不出现严重贬值,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也就是说,过去若干年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是建立在广大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严重恶化基础上的,是完全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真正是到了现在,才是最理性、最正常的消费,而不是消费降级。把正常消费说成消费降级,恰恰是某些人想继续诱导广大居民非理性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
悖论之二:家电、装潢材料等消费品销售不旺,就是消费降级。不知道有没有哪个机构,对房地产市场火爆前后的家电、装潢材料等的消费情况进行过比较,到底是房地产市场火爆前的消费能力强,还是房地产市场爆点过后的消费能力强。直观的感觉是,房地产市场爆点过后的消费能力强,且伴随着汽车消费而呈现更强的消费能力。
将房地产市场爆点后的家电、装潢材料等消费,与房地产市场火爆时的家电、装潢材料消费数据进行比较,显然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所得出的消费降级结论,也是欲加之罪,是一种悖论。
悖论之三:奢侈品消费放缓,就是消费降级。不知道是什么心理和逻辑,将奢侈品消费与消费降级挂起钩来。不错,在过去的某个阶段,消费市场确实出现一股奢侈品消费热,奢侈品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以至于国外奢侈品商家纷纷在中国各大城市布局。特别是一、二线城市,销售状况很好。但是,却没有人去对奢侈品消费的结构进行一番调查,到底有多少是正常消费,多少是非正常消费,有多少是公款消费,有多少是私人消费,有多少是企业消费,有多少是普通居民消费。那时候的奢侈品消费,公款、企业和富人消费是主流,普通居民消费的比重极低。
随着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公款与企业购买奢侈品出现断崖式下跌。很显然,过去的奢侈品消费完全是非正常因素造成的,是腐败等因素推动的,而不是居民购买奢侈品能力的体现。在奢侈品消费出现下滑后,就认为是消费降级,多无知啊。如果这也叫消费降级,还有什么能够谈得上消费升级呢?不是悖论是什么。
悖论之四:高档酒店生意没有过去好,就是消费降级。虽然说高档酒店生意兴隆,是消费水平高的表现之一。但是,也要看消费对象,看消费的内生动力。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高档酒店消费确实非常火爆,特别是一线城市,有些酒店可谓是一房难订。菜肴的价格也是一涨再涨,数千元、上万元一桌的酒席比比皆是。然而,八项规定出台以后,这些酒店的生意很快就清淡下来,相当一部分酒店无法生存。
这些酒店生意的清淡,与消费降级有关系吗?相反,普通酒店的生意却出现不降反升的现象,同时,旅游、休闲、健身、文化等新兴业态,却持续火爆,到底是消费降级还是升级呢?所谓的高档酒店火爆不再就是消费降级,难道不是悖论吗?
悖论之五:茅台酒价格上不去了,就是消费降级,真正是天大的笑话。有些人竟然把茅台酒也当作消费升降级的衡量指标之一,真的是愚昧之极。茅台酒为什么能够价格高得出奇,并不是酒本身的价值,而是腐败等非常规因素助推。同时,由于茅台一直保持饥饿营销状态,供应量远低于需求量,也就导致茅台酒出现价格虚旺和泡沫现象。按照茅台酒的实际价值,超过每瓶1000元人民币(约183新元),就应当是水分很足。其他高档白酒也是如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分。如果因此认为茅台价格下跌就是消费降级,确实是非常愚昧和无知的,可能连悖论都谈不上。
作者是中国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