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浩:对战争保持应有的敏感
或许是因为世界级的全面战争已经远离我们太久,亦或许是因为世界各地的战争与冲突持续进行,已经不能刺激我们的神经,人们今天讨论战争与冲突时,似乎已经不再把它视作一种人类历史中的反常事件来看待,反而有视之为“家常便饭”的趋势。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我们将无法从战争的悲剧中吸取教训,悲剧便会不断上演。
回顾刚刚过去的21世纪20年代的头几年,除了冠病疫情这样的自然灾害以外,另一个能够如此激烈影响人类社会并刺激国际社会神经的,恐怕只有战争了。
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在正式打响前,便因为美国的高调警告而吸引全球目光,随着战争正式爆发,军民的伤亡、基础设施的破坏、国际制裁等一系列行动与数据,进一步刺激国际社会的神经。
但是,随着俄乌双方在战场上的外溢影响逐渐稳定,国际社会就不再愿意为战争投入那么多的关注,直到新一场冲突的爆发。2023年10月爆发的以哈冲突,再一次以爆炸性方式刺激国际社会的神经。然而,从结果来看,两场战争的爆发、持续以及所带来的损失,并没有刺激国际社会以智慧的方式和平解决它们;战争仍在进行、伤亡仍在持续。
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历史记录中,战争总是残酷且不能被人类社会所容忍的,战争与冲突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反常事件,哲学家、政治家总是在不断尝试“一劳永逸”地解决战争,尽管总是徒劳。当前的现实是,当人们谈到战争时,总是不自觉地想到俄乌和以哈,但无论是俄乌战场还是加沙地带,它们似乎都离我们太远了,远到伤亡成了一串数字,而战争便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在人类社会的神经中脱敏。
对战争的敏感为何重要?
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指的是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主要表现为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人类社会可以被看作一个巨大的有机生命体,社会也在新陈代谢,在对各种内外刺激作出反应。
战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无疑是一种有害刺激。虽然战争产生的结果并非总是消极的,但积极的结果总是战争结束之后才出现,而战争过程却总是残酷的。社会能否躲避战争的有害刺激并及时作出反应,关键在于社会成员的敏感程度。若一个社会不再对战争保持应有的敏感,便不会对潜在的战争风险作出及时反应,战争的爆发也就不远了。同时,对战争保持敏感,也会使社会对战争的过程以及结果有积极的预期;对战争的麻木,只会使战争过程与结果失去控制。
战争是人类社会的反常事件,本身代表一种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尽管秩序是在矛盾的运动中得到发展,但战争本身就意味着矛盾的发展已经到了异常激烈的程度,一旦超过某一限度,社会便有失序的风险。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笔下“每个人反对每个人”的“自然状态”,便有可能成为现实。
所以,对战争的敏感也是对秩序的遵守与期待,对反常事件的警惕也即是对正常秩序的追求。
作者是成都世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