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志锐:不却众庶明其德:总理就职演讲的联想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6-01 07:45
陈志锐:不却众庶明其德:总理就职演讲的联想

从第三世界晋身第一世界的新加坡和我们每一个新加坡子民,正在摸着石子渡河,踏入前所未遇的崭新领域。从变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黄总理为国家发展提出新的可能与发展动力;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演讲处处明显地透露出与前辈领袖一样的忧患意识。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新加坡政坛万众瞩目的2024年5月15日总理交接——由黄循财接任李显龙担任新加坡建国以来第四任总理,确实是极其平稳而有序的。特别是从当今世界动荡多乱与纷纷扰扰的各国政治局势来看,这毕竟是不可多得的平和与理想的政权交接,值得每一个国民自豪。

对于我们首位在建国以后出生的总理,大家当然是寄以殷切厚望的,而这20年一遇的黄循财总理就职演讲可以说不仅达标,更开启许多的新希望。除了对未来有一股欣欣向荣之气之外,演说也让国民深受鼓舞;同时我也联想到演说背后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哲学与智慧。

首先,是新加坡携手前进(Forward Singapore)运动。身为运动总领导人的黄循财,早在2022年6月任副总理之时就提出构思,并承诺与第四代领导团队一起和国人携手,共同检讨和更新新加坡的社会契约,同时为新加坡未来10年及之后制定蓝图。接着民情联系组(REACH)举办一系列新加坡携手前进对话会,收集参与者对六大支柱,即经济和就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医疗和社会支援、住屋和生活环境、环境和财政可持续性,以及新加坡身份认同的看法。

这个从下而上的运动经过16个月的紧密工作,收集超过20万名新加坡人的看法,终于在2023年10月提出报告,反映国人的共识和未来的愿景。距离报告发表后又大半年过去了,在今年最为重要的总理就职演说中,黄循财再次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其中,他特别强调政府了解到年轻一代对“新加坡梦”有了新的理解:“他们想要个焕然一新的新加坡梦,它不单单是由物质成功来定义,而是工作有目标,生活有意义。我决心帮助新加坡人实现梦想。”

新加坡携手前进计划之名取得好,“携手”就是举国在前进的路上相互扶持,彼此提携,不落下任何一个。这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儒家的政治主张。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是以伦理为核心的人本伦理型政治哲学。所谓的“仁者,爱人”,即追溯周朝的礼乐制度,强调以德服众、以仁治国、以礼兴邦。爱民,以及对民生之重视,成了重民轻君的重要哲学,即孟子一针见血点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0万名国人的意见不可谓轻,16个月紧密收集民意的努力也不可谓不贵。今年2月财政预算案推出的第一批新加坡携手前进计划,已经让我们看到兴邦爱民的实际举措。当然,从善如流还仅仅是开端,贯彻始终才能够众望所归。

随着年近耳顺的国家和社稷慢慢地成熟,我们深深期待这重民轻君的治国理念,能够更为普及且长久延续。所谓的“新加坡梦”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口号,而是有内容、有实质、因人制宜的美好愿景。当然,如果政府愿意继续且长久地广纳谏言,虚心检讨并用力落实,肯定有远超过20万的国民挺身进言,或投函报章言论版,或联系民情联系组,不仅是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甚至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广纳谏言——从报章言论版开始

其实也不必远求,我认为只要从现成的过去三五年,各语文报章的言论与交流版开始,整理并摘取民生意见,就已经有成千上万诚恳的反馈与好建议,值得政府正视与检讨。别的不说,单单就我们这个“四面墙外”栏目里头的建议,今年就有对环保(《减塑路上的隐形阻力——企业巨头》《不再是温水煮青蛙》《“别随便说要“拯救地球》)、语言教育(《如果双语优势变成单语“忧势”》)、经济文化(《你的泰勒丝,我的洛史都华,西化并快乐着》《要拼盛事经济,也要重视文化建设》《当书店都关门以后》)、科技未来(《临老入AI,拥抱这个精灵》)等的细致观察与反思,也有求好的期盼与进言。这几个专栏的焦点,其实都与新加坡携手前进的六大支柱有关系,甚至完美对应。

其次,黄循财总理除了在就职演说里头强调,之前也曾多次表示,第四代领导团队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幸运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包括建国总理李光耀带领走出殖民时代建立国家,到吴作栋领导的较温和与更开放的社会,到李显龙带领克服重重的经济与医疗危机。从他多次演讲中,我们看到黄总理承前启后、尊重并肯定前人的巨大贡献,然后延续使命,力求开创的精神。这已然是从“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提升至“前人种树,后人再种树”的继往开来了。

黄总理上溯三代的国家领袖,也让我想到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所言的:“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当然,司马迁盛赞的孔子“追迹三代”,指的是孔子追寻夏、商、周三代明君所推行的礼乐制度。两者的历史语境不尽相同,然而却同样强调承继先辈的生命精神与延续历史传统的意义。由“好古重史”,重视先贤,到求知于历史,故更要诚实地记录历史,并保存好史迹,才能够“后虽百世可知也”。于是乎,我们又看到《四面墙外》栏目过去几个月就谈到相关的先贤纪念与故居和老地方保存的重要性和建议,包括《未竟之业——陈六使径和建国先贤纪念园健行联想》《我们富裕到保留不了名人故居吗?》《走进老大厦 反思城市空间经营》等等。这些专栏文章不仅是专栏作者的个人诉求,也代表了好多民众的心声与期许。

其三,黄总理在演讲时提到,近年来大国竞相重组全新秩序,地缘政治紧张,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抬头。此时的国家认同感、官民互信和文化自信尤为重要,方能妥善应付国内外的大挑战。从第三世界晋身第一世界的新加坡和我们每一个新加坡子民,正在摸着石子渡河,踏入前所未遇的崭新领域。过去,我们虽然通过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勇气和积极开拓的进取精神,创造了小红点的经济和社会奇迹,却完全无法担保长盛久安。未来的发展更不再是以哪一个国家作为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楷模,而是必须开创出一条崭新的国家发展与繁荣之道路。从变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黄总理为国家发展提出新的可能与发展动力;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演讲处处明显地透露出与前辈领袖一样的忧患意识。

是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一个毫无天然资源,无法自给自足,缺乏腹地与国内市场的国家,是再重要不过的。唯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能够让我们随时准备面对国内外突发的挑战。

专栏文章“公而忘私”“为国为民”

早在春秋时代,儒家学者就在《周易·系辞下》提出:“作易者,岂有忧患乎?”,认为忧患意识乃是《周易》作者的主体思想,也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后来《孟子·告子下》更明确告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长期身处于新加坡忧患意识的专栏作者,当然也有深刻体会,故就产出了如《蜜蜂的生存危机也是企业的危机》《广结善缘,但不能牺牲原则》《前事不忘:慎防被大国舆论战硝烟波及》等文章。文人多忧思,一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散文《岳阳楼记》所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文章都蕴藏“公而忘私”的品质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纵观古今中外,国家或区域最高政权的交替,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更多的是充满未知与动荡,甚至斗争与血迹。借鉴人类历史,因政权交替而引起的战乱多不胜数,单单就中华民族来说,历朝历代就层出不穷。当然,随着君王和政权的轮替与崛起,自然也就有君王两侧的忠臣、谏官和说客的出现。

若是从正面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可借鉴历史,如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时代,一窥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所留下来的政治理想和智慧,包括主张以德化民的儒家;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主张信赏必罚的法家,以及主张兼爱尚同的墨家和主张去尊偃兵的名家等等,再将之与现时现世的政策对照审察,进而去芜存菁向前迈进。2200多年前秦朝的李斯就曾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过去那些个群星璀璨般的学说流派互相争辉的活跃局面,以及灿烂多彩的学术文化思想等,都是良土巨石和江河洪流,应当对我们这个时代新政权掀开帷幕的时候有所助益吧。

作者从事语文教学与本地文化研究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