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蔡天宝:关心华社事务的李显龙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5-16 07:45
蔡天宝:关心华社事务的李显龙

李总理的审时度势,对华商、华人社团、华人传统以及华族文化等方面都起到推动、凝聚和传承的作用。

李显龙总理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第一任赞助人。我还记得2011年8月,也就是我就任宗乡总会会长的第二年,邀请李总理担任宗乡总会赞助人,他欣然答应。他在演讲中提到:“我希望我们这么做,能够加强政府和华社之间的沟通,能够帮助大家帮助政府,了解华社对各种问题的看法。”

接下来每一次见到李总理,他都会问起总会的会务,也密切跟进项目的进展,对任何必须及时纠正的风气或人事,都非常关注。李总理的雄才伟略,是我最为钦佩的。

12年前的龙年,李总理在“春到河畔”主持亮灯仪式。当晚还有颜金勇部长和时任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莅临见证亮灯仪式。我们聊着聊着,李总理就提出一个想法,让宗乡总会设立一个华族文化中心。我当下立刻赞同,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可以更加紧密地凝聚各个华社群体。

四天后,我在宗乡总会举办的新春团拜上,正式宣布设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倡议。当天的主宾正是李总理,他在演讲中也表达政府对这个倡议的支持。由宗乡总会当领头羊,紧锣密鼓地展开筹备设立中心的工作。

候任总理黄循财当时是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负起监管中心成立的一切审批工作,包括财政预算。有了李总理、候任总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心获得政府超过90%的拨款资助,最终成功超越筹款目标,建成中心大楼。

同年,我在任新加坡福建会馆会长期间,会馆获批租用位于东海岸尚志中学的旧址,设立新加坡福建会馆文化学院,也开辟了幼儿园。

在当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李总理也特别提到这两个文化机构的设立——一是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二是新加坡福建会馆文化学院,并且表示政府积极支持。按照李总理的话说,他希望的是“为新加坡的文化开创新天地,使华族文化能够绽放出新的光彩”。

华族文化中心的大楼在2017年落成。我作为中心的第一任主席,邀请李总理担任赞助人,为中心大楼主持动土仪式和开幕仪式。李总理在中心开幕时强调,这个中心所发展的本土华族文化,将是从以新加坡人为本位的定位出发。李总理也期许中心能够成为国人认识、参与和欣赏华族文化的重镇。在普及和推广本地华族文化的同时,中心也能带动不同族群的互动,为新加坡创造一个更加优雅包容与和谐的社会。

新加坡华族落地生根

所以这些年来,设立在市中心的华族文化中心一直肩负着这个重任,成为新移民和非华族同胞接触本地华族文化的平台,不能辜负李总理。

2022年,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庆祝大楼落成五周年。李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说了一句话,我至今依然记得,就是“新加坡的华族不再是落叶归根,而是落地生根”。

李总理这么切身关心华社事务,倾力支持华社的发展,各个华社组织更要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新移民政策方面。

在多场华社活动的公开演讲中,李总理都会鼓励国人帮助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也提醒会馆在早期成立的最大宗旨,就是援助和安顿新移民。

在新中关系方面,李总理一直率领华社组织在文化、经济、社会治理、教育等方面,主张双边合作的互惠与共赢。这为很多本地企业、工作人士和学生,提供更认识中国的机会。

2006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庆祝成立100周年,李总理还语重心长地鼓励年轻一辈肩负起领导的任务,将来可以推动总商会向前发展。李总理和政府的支持,为新加坡企业到中国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李总理也是华社自助理事会的赞助人。华助会可说是弱势华族家庭的支撑,为他们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提供经济支援。华助会也经常提醒年轻一辈谨记华族先辈的优良美德和传统,包括要扶弱济贫。仁慈医院开始通过电视节目筹款的那年,李总理应邀担任主宾,为医院的顺利运营打下强心针。

在建国50年的同一年,李总理在主持宗乡总会庆祝30周年庆典上,敦促更多的部长能够出席宗乡总会的各项华语对话会,认为那是政府和华社之间很好的桥梁。当晚也举行了《新加坡华人通史》的推介仪式。李总理亲自向主编道谢,非常和蔼可亲。

李总理总是心系华社的各个团体组织,确保年长者和主要使用华语沟通的民众,有机会和管道去了解政府所要传达的重要政策。

李总理的审时度势,对华商、华人社团、华人传统以及华族文化等方面都起到推动、凝聚和传承的作用。我衷心地感谢李总理这20年来对整个华社的引导。

作者是总统顾问理事会理事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名誉会长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