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伟达:美国大选年正重塑中美关系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4-04-26 07:45
伟达:美国大选年正重塑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似乎已进入某种“战前状态”,令人联想起二战爆发前夕美国与日本的关系状态。在这一空前的时代大潮中,中美关系不仅正重塑国家定位、政府关系、制度竞争,也重塑着普通人的命运、价值和抉择。这是考验中美关系的时代,也是考验认知判断力的时代。

处在2024大选年关键节点的美国政治,目前正小步快跑,小院高墙,重塑现实和未来的中美关系。4月2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事关重大的对外政策系列法案,其中有两项直接涉及中美关系。

由于美国众议院的投票直接反映代表着各州和社会的民意指向,我们不妨审视一下此轮系列决议通过的有关细节,从中不难一窥美国当前的国际战略、政策和布局取向,包括对中美关系的态度立场。首先,600亿美元(约816亿新元)军援乌克兰的法案,在延宕半年之后,终于通过表决,投票结果为311票赞成,112票反对。这凸显争议虽然不小,但美国社会的总体共识,还是必须大力援助乌克兰,捍卫欧洲安全和战后国际社会秩序,最终击败俄罗斯和普京的侵略扩张图谋。

其次,260亿美元对以色列的武器和人道物资援助法案,也以366票赞成,58票反对通过。对以色列的援助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并尽量管控以色列的军事打击烈度和广度。第三条法案是有关加强印太地区伙伴防务能力,包括对台湾和菲律宾等的军援,明确表明以“遏制中国”为目标,总值80亿美元,以385票赞成,34票反对顺利通过。

最后一项是一揽子议案,其中包括没收俄罗斯被冻结的海外资产,用以援助乌克兰,以及限期社交媒体平台TikTok必须与中国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否则会将TikTok应用在美国强行下架封禁。此一揽子议案也以380票赞成,58票反对得以通过。至此,在美国关于TiKTok的争论乃告一段落,或者说TiKTok的大势已去,面临要么与母公司脱钩分拆,要么被美国全面下架封禁的结局。(编者按:美国总统拜登于4月24日签字,上述法案已生效成法律,字节跳动必须在九个月内剥离旗下TikTok美国业务。)

说TikTok大势已去,首先是因为此决议凝聚了美国两党主流共识,再想翻盘几无可能;还因为美国一旦开了先例,世界不少主要国家也会后续跟进。目前,TikTok在许多国家已经被禁止让公务人员下载应用,而今美国国会又通过正式议案,接下去对TikTok的围剿将延伸到大众社会层面。

美国对TikTok的诟病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美国网民用户的数据安全,为此,虽已采取不少隔离举措,但在系统方面,TikTok被证明依然对中国母公司后门大开。再来就是TikTok的内容与其他主要社交媒体一样良莠不齐,但因TikTok是以青少年用户为主,长远负作用引起美国社会的更多忧虑和关注。

尽管TikTok作为一个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在国际上获得巨大的市场和商业成功,但也不幸成为新一轮东西方冷战的对抗前沿及牺牲品。而且在与苏联集团冷战的过去,美国从没见过对方曾取得对自己社会这样广泛的媒体和信息渗透。可能正因如此,才让美国朝野对TikTok的存在及潜在威胁,愈发关注和重视,同时也让社会在这个事件上主张“言论自由”的观点和声音居于弱势。不乏吊诡和讽刺的是,中国国内的网民,实际上也无法登录使用TikTok平台,而只能用一个在防火长城之内叫做抖音的平台。TikTok因而正面临双向的尴尬和困局,前途堪忧。

综合来看,美国在科技、经贸、投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把当今中国当成苏联2.0版的竞争博弈对象,而且依据多个官方及学术渠道最近的发言,美国现在认定俄罗斯、中国、伊朗和朝鲜已结成新的轴心集团,向战后现代世界秩序发起系统性挑战和对抗。譬如在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问题上,伊朗和朝鲜对俄罗斯的军援大张旗鼓,显而易见。美方的情报显示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更多体现在关键武器原部件、技术支持和咨询,以及经济基本面的输血援助;否则以俄罗斯狭小的经济体量和实力,应该很难支撑这场旷日持久的对乌战争。

中国可能对美国说:“你错了,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不过,美国也没有简单地把中国与苏联对位,而是认为中国是苏联2.0版,或称放大版的苏联。即在政治方针、经济政策、军事战略上回归当年斯大林主义特色的同时,由于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实力积累和惯性,中国在制造、经贸、科技和投资等领域,已大大超越苏联的实力和影响力,因而也让美国感到挑战空前。

最近,在网上看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金刻羽的演讲,号称中国的道路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种表述如果放在2012年以前讲,至少还有一些可能、潜力和探讨价值。但在今天的局面下还这样讲,就颇为有些罔顾现实,云遮雾罩,不知所云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局面,不是如何才能大步超越,而是如何方可有效止损。

美国在这个大选年间,对中美关系到底意欲如何呢?其实,美国官方在多个场合对此也是开诚布公:即在平时保有美国的发展竞争优势;万一进入战时,则要确保美国可以获胜打赢。于是我们发现,美国对中美关系新的政策原则取向也愈发清晰:即普通的国家交流和贸易往来可以维持,但任何高级尖端,成规模成系统,可能有助中国在战时能损害、打赢美国的产品输出,无论是科技、投资、关键产业链和原材料等等,美国都将控制得愈来愈紧,甚至不惜脱钩中断。

由此可见,中美关系似乎已进入某种“战前状态”,令人联想起二战爆发前夕美国与日本的关系状态。虽然目前中美斗而不破的大局还能勉强维持,但双方在具体操作中,都是对抗性不断增强,基本信任面正加速垮塌。双方官员会晤也基本呈各说各话、立场各自表述的状态。双方理性派现在所最关注的,不是如何恢复或增加合作的热点,而是如何降温和管控冲突的热点。至于此轮美国大选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无论谁将上台掌权,预料都难以逆转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的基本走向。

在这一空前的时代大潮中,中美关系不仅正重塑国家定位、政府关系、制度竞争,也重塑着普通人的命运、价值和抉择。对于当前和未来的中美对峙博弈,普通大众可能会持有迥然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一种是试图判断正误和选择对错,相信人类文明终有更进步、发达和正义的一方;为此,时间和机遇将站在更加发展前进的一方。还有一种判断,是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什么真正的进步正义可言,更多只是文明冲突和利益纷争,这时候民族主义或民粹主义就是不二的选择。

这是考验中美关系的时代,也是考验认知判断力的时代。谁看错了世界,世界也将回报以歧途和谬误。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