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梁:让小贩脱罩喘口气
最近读到经营餐饮业的许多小贩大吐口水,由于天气酷热,长时间戴上口罩,实在难以忍受。有摊主反映,小贩在摊位的局促空间长期烹煮,高温难耐,仿佛置身火焰山,希望有关官方撤销口罩令,让小贩可以选择何时戴口罩。
这几个月来的天气有多炎热众所周知。说实在,笔者在冷气间办公,还是会感应到户外气温的高,每当出外用餐或回家,一接触到户外温度,难免都感到热气来袭。这几个月来,笔者睡觉时如果没有开冷气,都会辗转反侧,可以想象小贩长时间与蒸气为伍讨生活,酷热已不在话下,还要把半边脸给掩遮起来,难免难熬。
今年2月29日,卫生部宣布从3月1日起,综合诊疗所和全科诊所等门诊设施的病人、访客和工作人员都不再强制戴口罩。不过,在高风险医疗环境仍必须戴口罩,病人除外。新加坡将疾病应对级别下调至绿色超过一年后,卫生部当时发布文告说,由于本地人口的集体韧性已经加强,官方从3月1日起逐步解除剩余的冠病应对措施,并将之融入新加坡公共卫生系统。这是一件好事,日子回归疫情前的正常运作。
今年初,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报告书即指出,新加坡和周边地区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会日益严重,预估接下来的年均气温将持续上升,会面对更多炎热的夜晚,白天则有面临热应激挑战的时日。可以想象,我们日后须要面对更多热气逼人的日子。
去年5月13日,岛国经历破纪录的热浪,气温高达37摄氏度,是40年来气温最高记录。面对父母担忧酷热气候对孩子的影响,教育部即刻针对高温问题采取措施,除了减少在酷热时段的户外体育活动,学校也允许学生穿运动服或学校T恤,让莘莘学子能更好地应付高温逼袭。
相关部门面对环境改变而修改措施应对,向来都相当及时而且妥当。然而,为何在餐饮业的小贩群体中又另当别论呢?既然决定与病毒共存,强制口罩措施显得很不合时宜。
高温不但让人炎热难耐,还会导致中暑、引发疾病或造成其他病情复杂化。据预估,今年的天气会比去年来得炎热,尤其是在4月和5月间。民众都可以感觉到,最近一般人都难熬逼人的署气,免不了泡进冷气室避暑。可以想象,小贩每天至少有四到八个小时须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没有空调,还须要戴口罩,实在是热上加热。
日前在社媒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公众认为,虽然冠病疫情已平息,但为了食品卫生,仍希望餐饮业者继续戴口罩。在乎食品卫生可以了解,小贩必然须要保持卫生。但是,他们毕竟和餐馆不一样,他们的运作空间并没有空调。试想,在疫情之前,小贩不也是无须戴口罩,给顾客提供一盘盘、一碗碗的食品?
笔者不是小贩,但有好一些固定喜欢的小贩摊位,长年光顾,跟摊主也认识了几十年。我们偶尔闲聊,从中可以理解到他们的辛苦,有些须要摸黑起身准备,若干人在摊位局促的空间,无休止地运作,长时间的烹煮,喝水时间少,上厕所时间也不多,常常要憋着。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想一想,小贩长年累月的日常运转实在不易。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让市场需求和供应的推动力来制定均衡点。换句话说,我们让摊主自行选择和决定要不要戴上口罩,在摊位标明,但还是必须保持食品卫生,就如疫情前的运作方式。至于顾客,可以根据摊位小贩有没有戴上口罩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不必把一切都推到摊主肩上。
长期下来,让市场的引力自行推动,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达到平衡效应。如果戴口罩是大多数食客的强烈要求,那些选择不戴口罩的小贩生意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可以选择继续赚取减少的收入,还是硬着头皮戴上口罩,以换取更佳的回报。相反,如果国人不是很在乎小贩有没有戴上口罩,那就让小贩喘一口气,凉快一点点。
一个浅见,希望能够达到两全其美之效。
作者是医疗零件制造公司运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