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恐袭尚未远离 国际仍须合作
莫斯科近郊音乐厅发生的恐怖袭击案,在已经不太平的时代加剧了世界的危机感,也提醒世人,无差别的恐怖主义袭击对世界的威胁没有远离,只要稍不留意,随时可能在任何国家爆发,造成严重的心理威慑效果。
事件已经造成百多人死亡,另有百多人受伤,是俄罗斯20年来遭遇最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出面承认犯案的恐怖主义组织是伊斯兰国组织的阿富汗分支ISIS-K。据报道,美国情报在本月初显示ISIS-K可能会攻击美国与西方国家在阿富汗以外的目标。美国情报研究人员也指出,ISIS-K因不满普京政府在2015年支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打击反对派和伊国组织,近几年一直与普京对抗。事实上,据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本月7日刚挫败ISIS-K在莫斯科附近一座犹太教堂发动武装攻击的阴谋。
美欧国家和俄罗斯因为俄乌战争而陷入对立,彼此在外交和军事领域勾心斗角,但这些都无碍于伊国组织等的国际恐怖组织持续开展秘密破坏的阴谋。国际恐怖主义指数显示,自从九一一事件以来,宗教极端主义已经取代政治分离主义,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来源。很多恐怖主义组织源自中东,其特性是以包括宗教和政治极端思想,以及古老的信仰或历史等为号召聚合,以暴力和破坏为手段,试图达到震慑世人的目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与爱尔兰共和军对抗的时代曾说,“(媒体)公开传播是恐怖主义的氧气,如果切断了氧气,恐怖主义就无法呼吸”,正说明很多恐怖主义袭击的重要目的,是借由公开传播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威慑力,这在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对恐怖主义者更显得意义重大。个别恐怖分子的行凶动机,往往是希望达成与组织其他成员目标的一致,换言之,是一种组织压力下的羊群效应,而不是真正出于实践政治纲领或战略目标,即便组织有所谓政治纲领或战略目标,也可能是模糊和不确定的。
虽然ISIS-K第一时间出面承认行凶,美国等情报也多方证实是他们所为,但俄罗斯在事发后的说辞却有导向乌克兰主使之嫌,包括说枪手干案后乘车逃往俄乌边境,又说他们与乌克兰有联系。乌克兰随即指责俄罗斯的说法荒谬,美国也表示事件与乌克兰无关。四名枪手已经被捕,俄罗斯应该尽快将调查结果公布并且与国际社会分享情报。基于俄乌战争陷入胶着状态,俄罗斯坚持与乌克兰有关,未必能合理化它后续展开更大的攻击行动,却可能影响国际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的情报与行动。这是俄罗斯必须回归理性严肃面对的课题。
俄罗斯和美国都与今日中东和中亚的恐怖组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俄国内部不满莫斯科的势力近期有崛起迹象,虽然未必会诉诸恐袭,但外界正关注是否有局部势力会与中亚的伊国组织合流,他们的破坏目标会不会溢出俄国。因为种种原因,俄罗斯与国际社会诚实分享恐怖主义的情报,非常重要。
随着疫情之后国际社会往来互动更频繁,很多国家大开国门,不能排除这对恐怖主义伺机卷土重来是一种诱惑。新加坡第一时间谴责恐怖袭击,是一以贯之的立场。我们在尽全力提升自己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到另一个高度的同时,绝不能因为事件发生在遥远的地方而掉以轻心,必须谨记恐怖主义的串联不是任何理性的思想体系,除了宗教也包括政治思想甚至种族主义情绪,恐怖主义更在意的是有没有机会得逞,达到惊吓世人,为自己的疯狂“立威”的效果。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要不断强调新加坡不能免于恐怖袭击的威胁,在社交媒体全面占据生活的时代,社会更要在危机发生时,第一时间表现凝聚与团结的意识,才能瓦解恐袭打击国人信心、破坏社会信任的目的。这也是新加坡与国际紧密合作侦防恐怖主义活动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