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郑为:这场选举只有赖清德与“非赖清德”之争
来源:香港01
作者:陈郑为
2024年台湾大选进入倒数阶段,距离11月24日登记截止日迫在眉睫,台湾在野阵营整合作业依旧卡关,国民党坚持“民主初选”,民众党则坚持以“民调”决胜负,目前双方毫无共识。然而,结合本届台湾大选是决定两岸未来和战关键的一役,哪怕台湾在野“蓝白合”的话题已折腾数月,根本来说都只是台湾政治茶壶里的小风暴。
本质上,本届台湾大选只有“选民进党与不选民进党”的分别,只有赖清德与“非赖清德”之争,台面上的“蓝白配”或“白蓝配”都是次要,“蓝白合”迄今的瞎闹腾,相当体现台湾政治发展的格局观,也写实了台湾政党与政治人物厚颜自利的一面。
综合台湾媒体、机构所作民调,本届台湾大选朝野主要四位参选人的目前声望,民进党籍参选人的赖清德始终保持近四成的支持度稳定领先,国民党籍参选人侯友宜与民众党籍参选人柯文哲则各持20%左右的支持度互有领先,经常性轮排二、三位,无党籍参选人郭台铭则敬陪末座。简言之,一旦在野三组参选人未能有效整合,那民进党将有望在赖清德与一盘散沙的对决下,继续执政。
反过来说,考量台湾选民约有六成比例支持应该政党轮替,又侯、柯两阵营各怀抱二成以上支持度,若整合有成、实现“1+1”至少等于二的理想,那么“非绿”的在野联合执政并非毫无期待性。
正是基于这样的政治盘算,国民党与民众党终于10月14日展开了党际协调会,由前国民党秘书长、现任侯友宜竞办执行长金溥聪与前台北市长、现任柯文哲竞办总干事黄珊珊领军坐下来谈。
毫无意外的,除了在同属“非绿”阵营、同样怀抱“下架民进党”的目的之外,国民党与民众党在组织殊异、意识形态与政策立场上少有交集,各拥其主、取得正位的代表资格成了两党政治接触的唯一目标。眼下两党纠结人选产生方式,究竟是要设点开放全民“实名制”投票预选,还是迳自采用电话民调出线,各说各话、各有立论的背后,实则仍是利己为大,各种理性化的说词,不过是为掩盖我党应当正位,你党理所当然从属充任副手的动机。
这是台湾在野阵营“蓝白合”始终不合的症结,在“下架民进党”口号喊得堂而皇之的同时,两党均带有强烈“成功必然在我”的心态,以致整合困难重重。两党在过去很长期间都明确点出,台独因子浓烈的赖清德一旦当选,两岸关系即现“兵凶战危”、台湾青年上战场,强势输出“民进党等于台独,台独等于战争”的恆等式。但这并无改两党的整合形式。这一方面体现两党与政客为党自利的心态摆放在大选大局之前,也是将党利摆放在台湾安全与未来发展轻重之先。
事实上,政党竞争与合作必要先有理念,才后有技术性整合问题;先明确好政治目标,其后的偏好排序才论理成章。然而,盘整国民党与民众党的数月以降的纷扰,始终在于人选产生方式的技术性问题,以及“谁正谁副”的排序,诚然无视嘴里说的和平理念,以及“下架民进党”的政治目标,以至于歹戏拖棚、丑态百出。
由于两党纯然自利、好论大局却总是口惠,使得他们始终看不清自己的定位与应尽事宜。把格局打开,不论从中美关系、美台关系还是两岸关系来看,台湾这一场至关重要的大选,都只有“选赖清德或非赖清德”的差别,奈何侯友宜与柯文哲迄今都太高估自己名字的份量,以至于舍我其谁。大局的现实律静下,侯、柯两人都应该叫做“非赖清德”,这才是他们在这场大选里的唯一身份与标籤,倾两党之力挤压“侯柯配”或“柯侯配”,不啻是舍本逐末之举,也不过是两党党众图续饱政治私囊的小我主张。
除了侯友宜与柯文哲个人都太高估自己名字份量外,放大到国民党与民众党,也存在同样的盲点。综观两党在许多政策,尤其两岸政策上,说真的与民进党的差异,只差没有台独,但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们多了与北京议和与接触的空间。就这一点来说,在两岸关系的选择上,两党代表的也是“非民进党”。
这并非粗暴剥夺国民党与民众党两党与侯、柯两人的主体性,而是在今届大选以及陆美台关系结构下,两党被结构决定的本质意义,拒绝这一层对于自我的再认知,是“蓝白合”迄今只能持续“蓝白斗”无解僵局的主要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