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吴新慧:纪念不只是一种打卡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9-17 07:45
吴新慧:纪念不只是一种打卡

李光耀百岁冥诞带来许多关于新加坡怎么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反思,他留下的许多硬道理,还需要后人继续在探索与实践中悟出更多硬道理,和怎么更人性化执行的智慧。

现代人流行打卡,一趟观光或漫游,一趟怀旧复古氛围的餐饮,一机在手上,个人或群组都不会错过打卡。

重大人物与事件的纪念,其所包含的重量与意义,则不是打卡式的仪式或活动可以承载和圆满的。

昨天(9月16日)是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百岁冥诞,随意在Onthisday.com等重要历史与历史人物网站上搜寻,出现了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的记录,并有他是现代新加坡之父、新加坡第一任总理的形容和简介。

那年9月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1日的日本关东大地震,7.9级强震摧毁了东京和横滨一带。另外是13日发生的西班牙军事政变,使西班牙当时成为现代欧洲第一批军事独裁国家之一。此外就是已持续两年,在欧美也引起关注的中国内战———国共内战。

从李光耀出生到他经历新加坡沦陷与日治时期的19岁、他创立人民行动党的31岁,和他担任新加坡第一任总理的36岁,再到1965年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他42岁,新加坡社会和世界局势已有天翻地覆的不同:新加坡各族移民人口大量增加;世界脱离二战苦难后又进入美苏冷战所形成的二强争霸地缘政治格局。加上在本区域交织着的反殖民、反共浪潮,使独立前后的新加坡处在国内外都政治动荡的时期。

激增的人口、还未成气候的经济与社会建设,骤然独立的新加坡能有怎样的生存条件?过去一年多和几位年轻和较资深同事成立历史小组,为《联合早报》制作的《世纪早报》长卷项目做新加坡百年与早报百年的史料收集时,总有如乘着小叮当的时间穿梭机,到历史大现场走一回的感觉。每走一回,每看或对照多一些资料,除了增加对李光耀治国硬道理与价值观的多一些感悟,也对一些事件前因后果有多些认知,甚至产生新疑问。而更大的疑问和感触是,为何世界在不断朝历史可能重演、人类再受害的震荡方向移进?新加坡日益多元的社会结构与需求,以及即将进入超老龄化的社会,又该如何在当前的惊涛骇浪国际局势与未来各种国内外变革中生存与立足?

在思考李光耀和他的建国团队留给新加坡的硬道理时,有几个应该是百年都必备、在执行上要更新的:

高瞻远瞩:新加坡改变不了小国没有腹地、缺乏天然资源,以及随时可能受区域动荡波及的现实,使新加坡命运有掌握在别人手里的风险。这种必须有的忧患意识,使新加坡活在当下的同时更要想着未来,国家的许多政策与法治也因此围绕这样的意识而生,包括确保新加坡政治和社会稳定,人民教育与技能不断与时俱进,以及经济保持开放与高效率,以保障新加坡经济有持续发展与繁荣的空间。

新加坡的高效与奉公守法,的确换来经济大饼和社会稳定,有利吸引外资和新加坡在不同时代所需要的外来人员与外籍劳工。然而当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不明朗影响本地经济增长时,人们会有抗拒外来人员与新移民的心理,这是否折射了一些国人的自信心不足与狭隘心态,怎么使新加坡人对外来人员如同对外来物品一样开放,减少另一种社会断层线,是采取高瞻远瞩眼光之余还须要处理好的。

自力更生:在经济资源与人民生活起居所需的供应上,新加坡不断开拓来源、减少过度依赖几个来源地的同时,也在设法通过科研开发,让本地也能有适量的生产:海水淡化与新生水等水源科技上的突破,实现了新加坡水供自给自足的求生愿景,以及近年在加强发展的高科技农产品、医疗科研如疫苗的研发等等。

新加坡社会和人民,经常被批评为太奉公守法、严肃而缺乏创意,然而小国求生与必须自力更生的意识,让新加坡经常在夹缝中衍生出一些特有的创意机制,例如为实践居者有其屋政策的公积金制度、为减少拥堵的拥车证等等。只是随着人口结构改变和新加坡经济须要转型,这些制度是否已逐渐失去效率或产生一些新问题,同样须要加以检视和更新。

和谐与包容社会:在贯彻自力更生的原则与信念时,在社会层面总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需要在执行上更人性化。政府近年来的确有投入更多资源让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得到基本的援助,并设法通过多种渠道让贫困家庭能通过教育和技能早日脱贫。我们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而贫不要过代。

任人唯才:让社会中低阶层能不断提升,是包容社会的要件,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新加坡近年推展的终身学习计划,应是为更好地继续贯彻新加坡所需要的任人唯才制度,只有把人才的定义打开了,各阶层和各领域才能不断物色和栽培它们的人才,也才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随着时代发展学习、自信地转换跑道,也才能自信与宽大地欢迎我们所需的外来人员,为新加坡带来多元的人才队伍与社会力量。

新加坡的低生育率,会给新加坡的超老龄化人口带来更多挑战,这个人口趋势也会使国家在资源分配与财政投放上须要有更细致和周详的考虑,在高瞻远瞩与自力更生的硬道理上,怎么照顾当下与未来新加坡的需要与发展,这不只要政府与民间一起啃出其中的道理和策略,还要保持互信与谅解。

李光耀百岁冥诞为我们带来许多关于新加坡怎么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反思,他留下的许多硬道理,还需要后人继续在探索与实践中悟出更多硬道理,和怎么更人性化执行的智慧。

(作者是《联合早报》副总编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