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台湾在野合作堆叠,要有可操作与信任的基础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9-16 09:10

来源:台湾联合报社论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提出“在野合作堆叠说”,主张从理念结合堆叠开始,到立法院,再到总统选举;他喊出宪政改革,要从变相总统制,走向双首长制,最后走向责任内阁制。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也表示,台湾选举变成“民选皇帝”制,赢者全拿,毫无制衡,像总统应到立院国情报告等议题,政党领袖都应坐下来谈。朱、柯两人说法隔空呼应,预设了对未来政党合作和国会体制的想像;这未必做不到,但实务难度极高,重点在双方合作要有可操作与信任的基础。

朱柯的说法,反映了社会对当前总统独大的“民主独裁”现状不满。民众党没有推上区域立委的实力,只能期待成为“三党不过半”下的关键少数。尤其在“在野大联盟”的期待下,如何发挥少数党参政的最大利得,柯文哲因此一再提“联合政府”。毕竟民众党壮大的最短路径,就是争取参与执政的可能。

台湾宪政史上从未出现“联合政府”。陈水扁刚上台时任用唐飞,想创造“蓝绿共治”空间,终因民进党无意与他党分享权力,难改朝小野大僵局。马英九执政时,因党内纷争,国会势力抬头,使马政府施政屡受掣肘,结果以“马王政争”收场。蔡英文把总统权力用尽,立法院成了橡皮图章,关键就在民进党一党独大。这样的政局不改变,“民主独裁”的问题即不可能改变。

换言之,除了总统大选,立院选举结果也会左右未来四年的施政走向。在野联盟不仅要力阻赖清德“躺着选”的态势,还必须在立委选举架构起“在野大联盟”的立院优势,才能让“在野合作”下的总统选举结果有稳定政局的机会。因此,在野党谈合作,必须先就未来政府的运作取得共识;若不能承诺“总统不全拿”,在野联盟就没有合作的可能与基础。

朱立伦先拿宪政改革为前提,释放出即使国民党总统选举胜出,也不排除在双首长制思维下,让阁揆成为最高行政首长,这正是主要原因。对民众党而言,这当然具有吸引力,这也是柯文哲抛出“联合政府”说的根本用意。问题是,如果双方不能有一定默契,乃至白纸黑字的盟约,蓝白合的工程难度很高。

当年国亲连宋配,先透过联盟会议形成共识,并白纸黑字承诺“合组专业、有效率的联合执政团队。重要政策及人事等,由联盟主席连战及宋楚瑜本相互尊重原则,共同协商决定”。在马英九选总统前,马宋也曾签下“国亲联盟”七点共识,除共推立委外,还预约了“国亲并”。后来却因诸多恩怨,国亲并未成,亲民党式微。以国亲两党“系出同源”,合作都如此折腾,何况是成员、理念差距甚大的国民党与民众党;要建立互信合作,这盟约也会是高难度的政治技术。

蓝白合不仅是总统选举的现实需要,力阻绿营立院过半,也是立委选举的重要目标。民众党在区域立委提名者有限,只能寄望不分区能有斩获;国民党为促成合作,许多选区都预留合作空间,但多半“只做不说”。然而两党合作要有可以操作与信任的基础,才能保证在“下架民进党”后,能够稳定政局推动施政。这点,就是柯文哲一再说的“执行力”问题。

朱立伦和柯文哲的喊话,都是在向对方抛善意,也预设了合作的空间。但两党合作,也要留有郭台铭共谋大计的安排,这是朱立伦“在野大联盟”必须克服的难关。时间紧迫,蓝白两党除了要在政策上合作迫使民进党跟进外,还要在政党合作上有具体作为,才能翻转政局。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