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潘政麟:失业潮下的假装上班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9-15 07:45

2023年8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将不会再公布中国青年失业率的数据。此前,中国青年失业率处于高位,约25%左右。北京大学教授则表示,中国青年失业率可能在40%左右。许多数据都指出中国青年目前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5个百分点的增速,能创造1000万个工作岗位。然而疫情之后,中国GDP快速反弹的景象没有出现,现实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这也意味着中国就业机会与过去几乎持平,没有增长。中国一年本科毕业生约2000万人,一半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一半则选择工作。这样一来,每年就会有几百万人“毕业即失业”。

为了寻找工作,也不要让家人担心,许多人就会选择“假装上班”,即早上假装去上班,实则去图书馆、咖啡厅等地方消耗时间,上网投递简历或者是寻找就业机会,傍晚6点多再回家,制造认真上班的假象。

疫情期间,许多人都失去了工作机会。当中有的被迫辞职,有的被遣散。很多人为了不要让远在家乡的家人担心,或为了面子,选择假装上班。

有人曾拍摄纪录片,记录在广东如何假装上班。在图书馆或者部分咖啡厅,都可以见到许多假上班的人,在电脑疯狂搜索招聘广告或者是寻找面试机会等。

中国十几亿人口,想要每个人都有一份工作,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中国倘若能够延续此前的GDP增长神话,上述问题就不会显现出来。然而疫情的打击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都让失业率问题进一步放大以及恶化。

国际对抗趋势越来越明显,让许多企业、外资等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中国供应。西方国家更是鼓励本国企业将生产链迁出中国。此外,疫情期间持续封控,原本就让许多外资受不了亏损,纷纷退出中国。每少一家工厂,就少几十个甚至是几百、几千个就业机会。有采访发现,在工厂打工,努力的话能有1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870新元)的月薪;然而如今月薪四五千元的工作都难找。

实际上中国仍然有许多就业机会,但薪资或吃苦程度未必是许多人能够接受的,例如清洁工、外卖、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有许多人迫于无奈,或者是现实压力,最终选择了上述的行业。这也造成上述行业的“内卷”,因需求不变,但年轻新鲜血液持续输入,供给持续增加。

近期可以说是中国的困难期,内忧外患。外有美国甚至是西方世界的封锁以及针对;内则有房地产泡沫化、增速放缓的问题。这些最终都反映在失业率上,百姓整体日子愈加难过。在失业浪潮下,“假装上班”就出现了。在城市里这些每天假装上班的人的背后,是多少人在生活线上苦苦挣扎的社会现状。

作者是清华大学的马来西亚研究生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