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香港须跳出舒适圈
来源:香港《明报》
《明报》社评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香港如何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多年来谈得多、做得少,当中有历史因素,也有心态问题。香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角色,长期依附于西方,但一带一路不是一个以西方为主体的体系,更多面向发展中国家,追求共同富裕,而不是为西方经济服务。对香港而言,这是一条需要重新适应和自己找机遇的路,也是一条既不熟悉也不即食的路,然而世界格局正处于变动时期,地缘政治风险无处不在,香港需要重拾企业家冒险精神,敢闯敢拼。香港特区政府昨天(9月14日)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悬空大半年的一带一路专员职位,最近也尘埃落定。香港必须加快脚步,确立自身在一带一路的地位与作用。
一带一路不搞排他 西方“反制”捉错用神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跟150多国及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逾200份合作文件。北京下月将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边纪念倡议10周年,一边共商高质量建设合作。在香港,由特区政府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则于昨天举行,逾6000人参加,包括来自70多个国家地区的官方代表团,签署合作备忘录的数目也是历来之最,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称,这些创纪录的数字,说明香港已回到世界舞台。
一带一路提出十载,很多人仍不清楚它是什么。在西方,依然有人以为它就是中国输出剩余产能的大型基建发展项目,于是经常将焦点放在个别项目延误,又或债务负担一类消息。最近欧美与印度沙特等签订谅解备忘录,提出建设一条连接印度、中东和欧洲的航运及铁路运输走廊,有西方智库认为这条“现代香料之路”可以“反制”一带一路,云云,其实正正反映了西方的误解误读。
一带一路从来不止是搞基建。西方主导世界200年,全球经济体系由产业链分工到生产-消费关系,长期以西方为中心,利益分配也是大幅向其倾斜。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为西方提供原材料和廉价消费品,西方阵营则控制尖端生产技术和科技,纵使偶有非西方经济体得以跻身发达世界行列,但前提往往是政治上从属于西方阵营;部分落后地区,更是变相长期遗弃于这个体系之外。中国崛起打破了这格局,而一带一路就是对现有世界经济体系一个新构建,齐齐将饼做大,人人分得更多。
不联不通、通而不联(思想文化相近但受制地理阻隔)、联而不通(虽有往来但存在文化或意识形态等心理隔阂),均是妨碍世界合作的因素。一带一路核心是互联互通,相互促进发展,其实就是中国版的全球化,将更多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和市场,纳入国际经济体系之内,基建投资不过是其中一环,旨在克服“通而不联”,以基建先行创造需求,带动发展。诚然,随着中国致力升级转型,力争成为发达工业国,一带一路将有助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系另一核心,但推动世界发展,多引擎一定比单引擎好。西方谈“反制”一带一路,这是对立概念,但一带一路倡合作不排他,所谓“反制”本身就是捉错用神。倘若“香料之路”仅聚焦运输物流基建上的联通,那不过是加深相关国家对西方的经济依附关系;若“香料之路”真的可以将饼做大,带动沿路区域发展,一带一路合作同样可以从中受惠。
新世局风险此消彼长 “民心相通”需调整心态
过去10年,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作用并不明显。论区域合作,除了与东南亚有较紧密经贸关系,香港跟中东等一带一路伙伴,交往很有限,直至最近一年半载,始见特区官方有大动作;论融资,官方推动伊斯兰债券浅尝即止,远远落后于星马;论发挥法律制度优势,国际调解院仍在初步筹备阶段,成为国际仲裁中心任重道远。昨天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特首提到香港有背靠国家、联通世界的优势,未来将加强与一带一路伙伴在不同领域合作,财政司长则谈及香港的强项,包括基建、金融及风险管理等。香港有条件在一带一路上发挥更大作用,关键是要改变思维心态,认清世局,跳出过往的舒适圈。
香港跟西方做生意有很长的历史,人脉网络也多,相比之下,一带一路地区是新市场,文化背景又不熟悉,风险因素导致一些港人想试不敢试,宁可留在舒适圈,有些人甚至是看不起这些市场。然而这几年世界格局变化巨大,美英政客对华敌意满满,香港也成针对对象。大国角力与地缘政治,是以往香港与西方做生意打交道时不曾面对的风险,反观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有国家支持,风险因素此消彼长,可以成为推动香港加快参与一带一路的助燃剂。
上世纪香港经济腾飞,敢闯敢拼的企业家精神,发挥重要作用,现在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同样需要这份精神。香港开拓一带一路机遇,与继续跟西方打交道,可以并行不悖,但港人必须尽快加深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认识。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昨天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发表视像演讲,谈及对港“四点希望”,除了深化区域合作、完善金融服务、聚焦专业服务,还有深化人文教育,促进民心相通。西方世界以己为尊,对伊斯兰世界等有很多偏见和误解,香港要发挥促进民心相通的作用,需要摆脱过去的纯西方视角,以更广阔的视野,了解不同地区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