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韩咏梅:总统选举之后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9-03 07:45
韩咏梅:总统选举之后

尚达曼决定辞去国务资政、退出人民行动党,宣布参加本届总统选举的时候,人们一致认为这是政府祭出的核弹级人选,于是一开始舆论就以“体制vs非体制”来看这场选举。必须承认,我也不例外。

选举结果出炉,尚达曼以70.40%高票当选新加坡第九任总统,说明新加坡选民是相当精细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

先从数据上分析。选前朋友问我,觉得尚达曼得票率会有多少?我估计65%左右,最差也有60%。朋友提醒,总统选举是整个新加坡选,不是只有裕廊集选区的人在选。

我告诉他,这个估计是有一定数据支持的。尚达曼领军的裕廊集选区在2020年全国大选中得票率是74.62%;2015年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效应使得人民行动党整体选票提升,这个集选区的得票率是79.28%;吹“反风”的2011年大选,他们也还保住66.96%的得票率。在追求多元化的大气候下,以全国范围来说,要保住六成左右的得票率,应该不是大问题。

尚达曼出人意料的以超过70%得票率当选,我想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基本支持者,另外10个百分点左右是对手的问题。

上届大选几个第一或二次投票的年轻朋友告诉我,他们倾向不选执政党人,因为要多元的声音。几乎同样的一群人这次告诉我,他们投不下不能代表新加坡的候选人,这无关能力,更在意的是形象、说话和态度等。有个年轻朋友说:“虽然听起来有点肤浅,但是总统出去不能让国家丢脸。”

仔细想想,这不正是民选总统制度框架下,一个很合理的选择?因为参选总统要过的门槛高,候选人能够获得提名,他们职业生涯中,管理能力一定要获得肯定,此外要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声誉良好,才能获得总统选举委员会颁发的资格证书。

新加坡总统选举,选的是能代表国家,同时协助守护国家资产的元首,政党政治可以站一边,这个精神已经灌输在绝大部分新加坡人心里。分得清国家利益和政党政治,新加坡人的理性再次展现于世。

选举渐渐退热,我们要回来检视关于民选总统制度的两个问题:第一,少数种族在开放选举中是否有公平的机会?第二,民选总统制是否只对执政党有利?

关于种族政治的问题,有些人觉得这次尚达曼高票当选,说明问题已经解决,新加坡人对种族已经“色盲”,但我不敢过于乐观。

选前两天市场研究机构YouGov公布调查显示,有76%新加坡人熟悉尚达曼的竞选文宣,陈钦亮和黄国松的熟悉度分别只有47%和40%。尚达曼从政22年,绝大部分新加坡人对他的认识早已跨越种族,他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纪录,弥补了种族的隔阂。

这次总统选举之所以无关种族,最重要的是因为尚达曼的形象是超越种族的。从政这些年来,他处理经济、社会和民生课题,这个大政策目标是为全民带来福祉,贯彻打造包容社会的理念,改善普通人的生活,这些普世珍惜的价值是“无色”的,无关种族。

尚达曼自己在选后也说,这是一场由不同种族参选人组成的竞选,正如世界各地的政治都有种族因素,而国人看待选举的表现,每五年都有进步,他希望自己的当选是这段进程的一大里程碑。

我并不悲观地认为,种族偏好永远不可能消弭,但是若凭一次好结果就宣示理想世界已经到来,可能过度乐观。不过,当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平等,族群间的包容和自信心更高,包括不自以为是“受害者”,我们就可以做更开放的尝试。

关于民选总统制是否只对执政党有利?过去几届,执政党支持的参选人最终都当选,这次也不例外,让人质疑执政党考虑的只是自己的政党利益。

总统选举之后的下一个全国大选,可能是真正的分水岭。民选总统制选出一位公认能保护国家储备的总统,等于“买了保险”,有了保险,那下来能不能“冒险”选出更多元的声音进入国会?这绝对可以成为下届大选在野党说服选民给予机会的理由。

执政党必然得做好准备,如果一切维持现状,未来的国会选举挑战必定更大,各别选区的赢面缩小,输面扩大。向来强势的人民行动党或许可以去探讨,这次总统选举中同样处于强势的尚达曼,怎么保持自己的优势,赢得选民的支持。

最后要谈谈有志参选,却无法圆总统梦的吴振华

新加坡的民选总统有一个门槛,参选标准有一部分很明确,有一部分在灰色地带若隐若现,这固然可以保持一些开放和灵活性,但不明确的条例也有负面效果,“吴振华现象”就折射出总统选举条例模糊可能构成的问题,包括资源浪费,甚至造成社会裂缝。官方应该让有意参选的人提早申请并获得审核,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为竞选做准备。

关于总统选举参选资格的条例,也应该有更明确的说法,比如管理一家股东权益达5亿元公司和掌管几家公司加起来超过5亿,意义上有什么不同,选后需要更好的解释。

从民间情绪观察到,吴振华现象透露了人民还是希望有改变。未来如果有吴振华这样完全独立于任何政党和体制之外的人问鼎总统府,一定会吸引相当数量的选民,人民的这份期待不容忽视。

(作者是《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