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靖海候:劳民伤财的“主礼文化”,应该果断摒弃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9-01 09:11

作者:靖海候

来源:“靖海候”微信公众号

8月24日,香港某地区民政专员赴外深造,当区人士联欢相送,宴席达43桌,规模达500人,耗费可想而知。媒体曝光后,香港社会哗然。

事情曲直,各有见解,想必此民政专员工作干得不错,也深得地区欢迎。然此风气应否提倡,想必大家的答案也是相对一致的。

此风气,所折射的,正是香港社会一贯盛行的“主礼文化”。

去年7月,靖海侯曾撰一文,分析此风气弊病,今再转发,供各自体会。

香港会展经济发达,超过1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成为撬动服务业、旅游业的重要载体。疏通商业贸易渠道,促进地区经济链接,聚合机会、聚集人气,会展经济绿色、高效、可持续,正是国家和香港鼓励支持的朝阳产业。

会展经济是香港的拳头品牌,组织服务能力一流也享誉世界。然而,香港高增值的会展经济背后,也有高虚耗的主礼文化。

在香港,一个几乎无日不有的现象是:

某社团搞活动,找公关公司,租活动场所,请来一大票政界商界嘉宾。发言的没几个,主礼嘉宾一大堆,邀来围观的更是既众且广。活动一两小时内,无论台上的还是台下的,基本都沦为气氛组,形式意义而非实际意义成了活动的主题。

经常担任主礼嘉宾的朋友讲,自己就像一盆景,被搬来搬去,但又不能不去。“你捧别人的场子,别人捧你的场子,仅此而已”。

问题,不止于此。

主礼文化,在香港几近泛滥程度。

社团换届,要邀请一大帮人;活动启动,要邀请一大帮人;地区联谊,要邀请一大帮人。

要规格,能请特首不请司长;要场面,能请来100人不要50人;要奢华,能在五星级酒店不去三星级酒店。

疫情前,类似各种活动往往还要吃饭,主办方一般会请主礼嘉宾“买桌”;你买一桌,我买一桌,各种朋友都被召集前来凑数;一桌上万元花出去了,中途退出者大有人在,食物浪费现象极其严重。

久而久之,攀比之风、奢靡之风形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行其道。而那些坐在台上供人观瞻的主礼嘉宾,又何尝不是不胜其烦,将大量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给人当摆设上。

所谓主礼嘉宾,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人,在普通市民看来,主礼文化就是精英聚会、名流社交,就是怎么也突破不了的小圈子文化,怎么都不是老百姓能够跻身其中的。

香港主礼文化的形成,有其必然性,曾经也有其必要性。

过去,香港乱,人心不齐,社会撕裂内耗。各协会社团通过举办类似活动,可以生出多重效用:

1.提振士气,证明团体实力及增强团体凝聚力;

2.塑造观感,呈现团体地位及提升社会影响力;

3.壮大声势,整合更多资源力量拓展发展空间。

一度,这些活动就是抱团取暖的需要、社会动员的表现、舆论宣传的抓手,就是团结工作本身。

原来有必要,现在未必还有必要。

今天,香港由乱到治,步入由治及兴,有香港国安法及新选举制度护航,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可控。聚精会神谋发展,切实排除民生忧难,香港有了条件。

这种让官员忙着“跑场”而不是下基层,让社团忙着“组局”而不是搞服务,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堂而皇之登堂入室的主礼文化,已是百弊而无一利。

主礼文化带来的不是团结而是脱节;实干不是这种表现,主礼文化体现的不是光荣而是虚荣;主流价值观不是这样构建的,主礼文化或许曾经是传统,但现在它却更像一种恶习。

这样的主礼文化,市民不欢迎,有意见,很厌恶。

主礼文化,就是香港文化的糟粕。打掉主礼文化,才能把官员解放出来,让社会崇尚实干,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推到香港文化的C位。

不用天天跑场了,官员为民服务的时间就更长;不用讲究排场了,社团联系会员的行动就更多;少去会场多去现场了,各方才真正能够体察民情民生。

因为主礼文化造成的严重负面的社会舆情,很多了。它于市民的观感是好是坏,对特区政府的信任提升还是削减,对名流大腕尊重还是鄙夷,已无需多言。

推进人心回归也好,实现新的发展也好,香港需要的是真干事的人、真干事的文化。主礼文化,这种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玩意儿,撑不起香港明天的排场,不要也罢。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