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美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8-08 07:46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美国自去年3月起持续升息,利率来到22年新高水准,各方普遍预测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但是迄今没有发生;美国劳动市场仍很热络,消费力强劲,股市强力反弹,房市坚稳。联准会主席鲍尔上月底宣布利率目标区间上调时,还罕见地使用“软着陆”一词,令人对美国经济前景添增几分信心。

美国经济和未来的通胀趋势究竟如何?鲍尔说的很清楚,当前完全有理由放慢升息速度,未来的升息进程依然看数据决定;在连续升息之后,美国通货膨胀水平显已回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按年上涨3%,而一年前的涨幅为9.1%,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CPI为4.8%。

通胀水平降至2%是联准会设定的目标。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已使联准会所希望的软着陆可能性愈来愈大,有机会摆脱衰退。当然,升息见顶不意味衰退风险已经化解。在高利率条件之下,美国资本市场和就业需求所承受的压力可能更大,市场需求仍存在萎缩的可能;可喜的是,衰退迹象迄今未展露,“抗通胀、软着陆”似乎不是渺不可期。

从历史经验看,升息抗通胀多半付出经济衰退的代价,造成经济衰退的“硬着陆”情况。众多经济学家对持续近一年半的持续升息将造成衰退的预言可能是误判了。为什么会看走眼呢?一个普遍的原因是受金融指标误导,就是所谓“殖利率曲线倒挂”,意指短期公债殖利率变得比长期公债殖利率还要高,这种反常现象过去多精准预告衰退将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不以为然,他指出,殖利率曲线倒挂的意义普遍遭到误解,其实殖利率曲线倒挂并不会造成一波衰退,只是隐含对联准会未来政策走向的预期,预测未来将大幅调降利率;也就是说,殖利率曲线倒挂其实不应当作“独立证据”,只不过反映“衰退将来临”的市场共识,而那种共识是不确定的。去年3月起大幅升息,至今不但尚未导致衰退,经济反倒显得出奇强韧。

各项先行指标与经济短周期指标比较,可以发现美国经济确实正迈入短周期的复苏阶段。制造业PMI 7月再度抬头,延续上升势头,说明美国经济开始了上行的新趋势阶段。而且,尽管借贷成本偏高,经济不确定性大,但许多企业仍在进行长期投资,体现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向上的良好预期。可以判定,美国经济表现出强大的周期波动韧性,总需求极可能已触底回升。

美国经济在这轮大幅升息过程中保持了经济周期波动的韧性,究竟凭什么扛住了大幅升息带来的经济衰退压力?首先是外国资本源源不断流入,活络了投资与市场。俄乌战争恶化了欧洲投资环境,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美国成为相对安全的避风港,资产受到青睐,升息更使得利差和避险的双重因素发酵,驱动全球资本大量流入美国,产生明显的投资拉动效应,为美国经济韧性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其次,2022年以来,为了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实现再工业化,美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如《基础设施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胀削减法案》,对于促进就业、抑制产业空洞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美国企业正快速将供应链迁回,2022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快速成长,今年一季的制造业固定投资成长高达16.8%,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高利率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因而吸引了36.3万个制造业回流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工作机会,2023年第1季度增加了10.2万个工作机会,预计今年将达40万以上。制造催生就业机会的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韧性也对消费韧性形成支撑。美国经济的韧性于焉大大增强。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