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社论:保障隐私才能保障自由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20 07:45
社论:保障隐私才能保障自由

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将展开公开咨询以制定指引,强化在运用人工智能时保护用户个人资料。通讯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7月18日在个人资料保护研讨会上致辞时说,在推广高质量人工智能技术来发展数码经济的同时,也须确保消费者的个人资料获得妥当保护。这一立场是正确的。因为在数码时代,个人隐私越来越面对威胁。如何在保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基于个人隐私的公民自由之间保持平衡,正成为时代的重大挑战。

与任何颠覆性新生事物一样,引领数码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开发,引起了关于机遇和挑战的激烈争议。拥护者相信人工智能会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改善人类生活;反对者担忧人工智能不但可能取代更多工作岗位,导致更多有力无处使的社会成员而增加结构性失业,最终甚至反客为主,颠覆人类文明。无论如何,潘朵拉之盒一经打开,就再也没有回头路。所以尽管存在争议,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但要减少弊端并获得更多支持,保护个人隐私至关重要。

作为开放的小型经济体,新加坡不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缺席,特别是这一科技非常可能是决定未来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与此同时,在思考人工智能利弊的同时,还得重视经济以外的考量——强大的人工智能以及相关的大数据科技,存在侵犯隐私的重大隐患。表现在经济领域上,固然涉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以及财务等个人的信息,但在更本质的层面,则关于公民的基本隐私,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自由。

这非但关系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生活尊严所立足的自由,在集体层面上更关乎民主政体存在的意义——让所有公民都能自由自主地生活。算力越来越强大,乃至能自学进步的人工智能,配合不断被收集累积的大数据,正在侵蚀个人的隐私,无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自由公民。这一威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诈骗团伙能利用不断升级的人工智能科技,模仿甚至盗取个人身份行骗,借此攫取受害者的财富。另一方面,获授权管理社会者掌握了被管理者的隐私,正是呼唤极权暴政的魔鬼诱惑。这些潜在挑战都不能等闲视之。

对智能科技威胁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当时主管智慧国计划的外交部长维文,在2021年就因保证“合力追踪”应用所收集的数据,只会用在防疫追踪工作,但忽略了《刑事诉讼法》也授权警方索取追踪数据查案,向国会道歉。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为防止类似比特币等去中心化数码货币削弱国家财政主权,考虑发行数码货币而遭遇激烈反对,就是因为人们担心这会成为官方控制公民财富和自由的手段。人工智能的威力,显然比追踪应用或数码货币更为强大。

虽然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的公开咨询,仅为了制定行业指引,属于起步的基础性工作,这并不妨碍人们提前思考相关课题,包括同人工智能及个人隐私保护有关的立法工作等。以前述的诈骗团伙利用人工智能行骗为例,随着诈骗手法的更新换代,相关的立法显然也必须与时俱进,以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外,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如何防止个人资料被高度集大陆政府享,削弱隐私权,也是新法所必须重视的课题。

在社会越来越依赖数码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之际,人们似乎也日益忽视个人所让渡的隐私程度,使得科技大企业得以用收集到的大数据来出售盈利,甚至借此操纵用户的消费习惯乃至政治倾向。然而个人自由是任何民主社会都必须保护的权利,负责任的公民有义务确保自己所授权委托的政府,尽全力保护个人隐私。这一因素高于任何经济考量。因此,国人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关注公开咨询活动以及相关的后续发展。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