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谭浩俊:理性看待富士康退出印度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19 07:45

在经历一年多的蜜月期后,富士康通过一纸声明,在7月10日宣布与印度韦丹塔集团(Vedanta Group)“分手”。富士康在声明称,已退出与韦丹塔集团价值195亿美元(约258亿新元)的半导体合资公司。

从高调进入印度,与韦丹塔合作成立半导体公司,到高调宣布分手,退出半导体合资公司,仅仅一年多时间,富士康这番也堪称“神操作”了,引发舆论关注也在所难免。只是,对富士康退出印度一事,也要理性看待,不必过度解读。

我们注意到,对与韦丹塔分手,富士康方面并没有在声明中给出理由,也没有做更多解释,只是笼统提及双方的合作致力于将共同的半导体理念在印度实现,并认为这是一段成果丰硕的合作经验。显然,这是场面式的客套话,只代表富士康此时此刻的心境,不代表退出印度的真实感受。

富士康在一份声明中的话,可能更能表达退出印度的真实想法。声明说:“双方都认识到,这个项目进展得不够快。”“我们无法顺利克服具有挑战性的差距,以及与项目无关的外部问题。”

富士康为何会撤离印度

这就留下很多想象空间,为什么项目进展不够快,原因是什么?挑战性的差距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遭遇到“与项目无关的外部问题”,富士康这里所讲的又是什么?什么严重的问题会让富士康选择退出,而不是立足于消除分歧,继续合作?诸如此类,都是外界希望知道,但富士康没有在分手声明中明确表达的问题。

虽然富士康没有说明退出的原因和理由,但是,媒体还是通过此前的各种报道和信息,找到一些具体例子。至于是不是导致富士康退出的原因,就只能各看各说了。

先从对合作者的了解来看,富士康或许没有做到很彻底、很全面、很深入,或者说没有认真、科学地对合作者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分析。韦丹塔印度分公司在最近的年度报告中透露,截至今年3月31日,净债务为4526亿卢比(约73亿新元),由于股息支付和资本支出外流,一年多来,净债务增加了一倍多。为此,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还下调了韦丹塔位于伦敦总部的母公司韦丹塔资源的评级,对于一直以来视财务状况为生命的富士康来说,这显然是不满意的,担心也是可想而知的。

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可能也是富士康退出印度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引入意法半导体上,尽管合资双方成功引入意法半导体,并获得技术许可,但印度政府又说,希望这家欧洲公司更多地“参与其中”,比如在合作伙伴关系中占有股份。

实际上,意法半导体对此没有多少兴趣,可印度政府似乎不满意,一直要求合资双方这样做,从而让合资企业感受到印度政府太大的干预压力,担心未来在生产经营中,也会受到印度政府的干预和干扰,这或也是富士康退出印度的原因之一。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的承诺应当是一口唾沫一颗钉,说出来,就得兑现。否则,就会让政府信用受损。印度政府曾在2021年12月宣布一项约100亿美元的晶片产业激励计划,旨在吸引全球晶片制造商投资设厂。印度政府也公开说,将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可是,这一项目一直干打雷、不下雨,从而让包括富士康在内、希望得到印度政府支持的投资者越来越失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印度营商环境的考验。

富士康退出,对印度决不是好事。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商之一,富士康无论是在印度建厂还是退出,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会对印度的营商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富士康能坚定地守在印度,对印度吸引外来投资的积极影响是很大的。反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富士康退出对印度带来的影响时,也要理性客观,既不要过度理智,也不要过度夸张,既要看到对印度的不利影响,也不要把不利影响夸大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影响是客观的,分析不能太主观。

印度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未来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只要有需求,就不怕没有投资。对印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营商环境。只有营商环境好,投资者才能放心,大市场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富士康今天的退出,不代表永远退出,随着印度市场不断扩大,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谁也无法保证,富士康不会重回印度投资。对富士康老板郭台铭来说,利益才是第一位的,其他都会让步于利益,自然也就不会放弃印度市场,所不同的是,眼下的时机可能还不是很成熟。

作者是中国财经评论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