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UBI:福利还是绝望?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7-06 07:45

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等高新技术,正在加速对劳动力的替代。这引发不少人的担忧: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他们怎么办?社会怎么办?

一、UBI社会构想

前段时间,科技公司OpenAI总裁奥尔特曼(Sam Altman)推出他的“普惠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或译全面基本收入、全民基本收入)版本,即不分贫富、年龄、性别等,无条件地给人们提供基本收入,以保证基本生活;且人们不必工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UBI有不同标准,下面以较高标准为讨论基础。

可以假想一下:每人100平方米的住房,一辆车,每月1万美元的生活费(按照目前物价)。从纯技术或生产力角度考虑,这个标准的UBI还真可能实现。虽然UBI尚未达到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但它使所有人的生活都达到较高水平,且非常公平地解决了失业和贫富悬殊问题,似乎可谓普天大福利。

UBI,多么美好。但是,假如真的实现了,它真的会很美好吗?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上世纪,经济学家凯恩斯曾预测,到21世纪,由于生产力非常发达,社会财富大幅增加,人们会过得非常富足和悠闲。他的预测对了一半,错了一半。他对财富增长的预测是准确的,全球生产力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几乎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他对生存状态的预测则是完全错误的。人们不但没有变得悠闲,反而越来越忙碌,陷入越来越强烈的竞争之中。UBI能突破“凯恩斯魔咒”吗?(“凯恩斯魔咒”可以理解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没有带来生活幸福感的提高,甚至幸福感降低。)

二、社会认可必须基于差异

如果人类像动物一样,只有生理欲望,UBI就不仅能突破“凯恩斯魔咒”,而且能够突破“澳洲野兔循环”。“澳洲野兔循环”是指野兔不断繁衍,导致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进而导致野兔大量饿死,然后使自然资源又变得相对充分,野兔又大量繁衍……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如果人类只有生理欲望,人工智能可以使生产力迅速提高,突破资源匮乏的困境,使人类突破“澳洲野兔循环”。

但麻烦在于,人类不只是动物,还是“万物之灵”。动物的欲望似乎没有层次,只有生理欲望或本能欲望,但人类的欲望(或需求)是有层次的。人类不只有生理欲望,还有社会欲望;而且,当生理欲望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后,社会欲望会越来越强。社会欲望最核心的内容是获得社会认可(或一般意义的、中性的虚荣)。例如各种“显摆”,喝名牌酒、背名牌包、用名牌香水、开豪车、炫富等等,都是社会欲望的表达。

可以看到,某些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的使用价值差别很小,但价格差别很大。跟二线品牌相比,一线品牌给购买者带来的使用体验感差异很小,有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它带来的心理感觉差异却很大,这种心理感觉差异就是社会认可不同所导致的;用日常的话说,一线品牌能带来更大的虚荣感。在满足基本生理欲望后,人的努力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欲望,并以获取社会认可为最重要目标。这意味着,UBI所导致的社会效应,远不是构想的那么简单和美好。

深入分析可发现,生理欲望的满足是对象与生理性的人的关系,而社会认可是他人与社会性的人的关系。前者不须要基于差异,而差异却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例如,某种食物能缓解饥饿,食者不必与他人比较。但如果某人既想缓解饥饿,又想炫耀比他人有钱,而选择了一种很高级的食物,前一欲望的满足无须基于差异,但后一欲望的满足则须要基于差异。

一个人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也能吃饱,但一个人不可能在荒岛上炫耀。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一个人似乎也可以“臭美”(自我感觉获得某种认可,如包括相貌、才华等方面的孤芳自赏),但他总会想象他者,认为自己比他人优秀。因此,在一群人中,如果所有人都是同等的,则既没有人被认可,也没有人被鄙视。一个人要获得认可,他必须按照特定价值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优秀于他人。他的优秀程度越高,则越容易被认可。

三、人工智能抹平差异

但是,在以AI为主要驱动的未来高技术社会中,由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人无法跟AI(等技术)竞争,人们生产的产品跟AI生产的产品相比,都毫无价值,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差异被抹平了。换言之,在人与人之间相比,可能甲的水平40分、乙50分、丙60分,但他们与AI相比,都是不合格的。AI所提供的产品不但优质,还廉价。如果所有人都不能提供比AI所生产的产品更优质的产品,他们相互都不构成差异,因而都不可能获得认可。

如果AI能实现自我进化,人类将完全无用;如果不能,能够提升AI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少。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都会被AI抹平(对于剩下的越来越少的能提升AI能力的人,可以不作讨论)。一个能考上顶级名校的人和一个普通人并无区别。

因此,未来的高技术社会将抹平差异,抹平所有人,进而抹平努力,使个人努力无法制造与他人的差异,以致无法比他人更优秀,不能获得社会认可,使社会欲望得不到满足,走向绝望。

四、抹平的社会如何建构生活意义

当几乎所有人都被抹平后,人靠什么来提供生活意义?根据UBI构想,在生理欲望层次,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很滋润。但是,人毕竟不是动物,它须要建构生活意义。生活意义的建构,首先是满足生理欲望,其次是满足社会欲望。生理欲望大体被UBI满足了,社会欲望怎么满足?

如果UBI构想实现了,人们的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麻烦在于:无论人们干什么,都没有意义。因为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由AI以优质低廉的方式提供,所以,无论人们做什么,都不可能为他人(或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即便某些人不甘于UBI的饲养,试图通过努力来超越AI,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东西,获得更多物质利益或社会认可,但由于AI越来越强大,所以这种可能性也越来越趋近于零。

彼时除了活着,像澳洲野兔那样活着,还能做什么?除了活着本身,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想做快乐的猪,UBI就是天堂;如果想成为卓异的苏格拉底,UBI就是绝望。

因此,的确可以追问:UBI,究竟是福利还是绝望?

作者是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