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白士泮:如何提振中国民企对政府的信心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3-02-02 07:55
白士泮:如何提振中国民企对政府的信心

财经透视

2020年底以来,中国陆续针对平台经济、教育培训、信息安全等领域祭出重磅监管整治举措,让资本市场心存疑虑,尤其对民营企业的命运再起担忧。

2021下半年,为了准备疫情后重振民营经济来带动经济复苏,当年从8月底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人民日报》和央视等官媒陆续发声,传递出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立场毫不动摇的基调,到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都一直释放要支持民企的政策信息。

邓小平九二南巡后,中国政府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它是一种经济管理体系,试图在纯粹的资本主义和社会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中国不是反对资本主义,而且对私营企业的支持也一如既往。但是,中国不允许资本主义无序扩张,这将破坏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0年来的实践,我们目睹政府与市场一直在博弈与磨合之间辗转迭代,体现中国一直在尝试将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发展手段,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实际结合起来,探索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平衡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间,有时政策大调整造成的反反复复,对市场的时冷时热,不难理解市场主体尤其民营企业发展预期偏弱,对政府政策信心不足。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结论显示,中国领导层清楚认识到光靠舆论造势和官员喊话表态是不够的,必须从制度、法律和政策层面真正落实举措来支持民营企业。

笔者想从个人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浅见。

第一,加强法治。

对于须要绝对保护民营企业权益的地方,应该立法给予保护,这样才不会因为不同地方官员对政策的不同解释,造成民营企业的利益受到影响或侵害。当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必须确保有适当的法律渠道来合法提出申诉。比如在新加坡的行政法,涉及对通过行政机构行使的政府权力的控制。行政法要求行政人员公平、合理并依法行事。

我们时有所闻一些地方官员不担当或无作为的事件,“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苦了民企。解决这个问题,须要真正建立和落实地方官员政策执行的问责制。除了从上而下的政治职位任免之外,可以考虑将市场反馈和民意支持纳入官员激励考核机制。

第二,政府应该宏观“领导”方向,但不应该微观“主导”或“干预”市场运作。

除了具有国家战略利益的行业之外,作为整体经济管理政策的一部分,政府可以为行业定位,宏观领导行业发展大方向,但切忌行政官员直接参与或干预行业内市场主体或企业运作。这往往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市场发展与创新,乃至伤害市场效率与价值创造,阻碍把经济蛋糕做大的机遇。经济蛋糕做大,共同富裕的实施才有更好的基础。

有鉴于此,有关官方在执行之前《有关加强党组织对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领导的重要指示》,和2020年对某些企业重磅监管的整治举措里,包括国有企业入股民企与派驻政府官员任职于民企,以便加强合规运作的做法,都有必要谨慎行事,以确保真正做到“尊重市场规律,深化简政放权”,厘清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之间的边界。

第三,政府有必要培养和招揽更多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加强学习,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这与笔者个人实践经验契合,应该多加鼓励。

政策与规则的大调整甚至U转弯,会让市场主体无所适从,影响企业做长期业务发展规划的意愿与信心。

比较可取的做法是确保政策与规则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要做到这点,政府官员就要具备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熟悉行内商业手段与伎俩,能紧盯着行内企业不健康不规则的操作,掌握市场脉搏,及时发现并采用巿场化方法解决正在萌芽的问题,例如不公平不规范的市场运作,或者进行轻重程度拿捏得适当精准的政策微调,不让市场垄断等问题形成且随时间流逝而放大与固化,到那时再诉诸严厉的“一刀切”行政指令或政策急转弯,将造成铲除问题的成本更大,对社会冲击更剧烈,影响企业对政府施政的公信力,增加企业面对的政策风险。

第四,建立体制,创造环境,真正让市场纪律发挥作用。

除了适当的政策与规则,如反垄断、维持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按市场原则处置的退出机制之外,有些问题可以依靠“市场纪律”本身来解决。因此,政府可以着力培育完整的行业生态系统,完善企业治理与行业自律,创造“公平、有序、法治、健康的竞争环境”。通过健康的市场竞争,确保优胜劣汰,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减少发生企业垄断或无序扩张的恶性发展。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李白金融学院院长

笔者想从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浅见。政府应该宏观“领导”方向,但不应该微观“主导”或“干预”市场运作;有必要培养和招揽更多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建立体制,创造环境,真正让市场纪律发挥作用。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