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刘锐绍:大陆近期疫情、防疫与“白纸”动向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11-30 10:49

来源:香港《明报》

作者:刘锐绍

大陆多个城市近期出现争取放宽防疫管控措施的“白纸行动”(其他名称乃外界的概括性叫法,目前未有组织性的统一名称,故在此用中性名词)。中外各界均关注事态发展,但抱着不同动机、愿望和预期。对我来说,愿望很简单:善渡!

“善渡”的前提是各方需有善策,不能盲目冲动。忽然想起《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何收放自如、松紧得宜?此乃关键,否则又会变成“伤心魂断纠缠间”(任剑辉、白雪仙戏宝《帝女花》中长平公主和驸马周世显生离死别时的苦语)。由于篇幅和各种因素,此文只能提纲挈领,点到即止。

(1)精准防疫与判断事件性质

──必须精准看到,至目前为止,白纸行动只是民生性的事件,而不是政治性的事件;它只是普遍诉求的凝聚,而不是有组织性的恶意行动;它主要反映官民(尤其与地方政府)之间在执行上的矛盾,而不是与防疫大方向的分歧。所以各方均不宜把事件引向政治化。

──与其侧重于民众和地方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倒不如更着力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对防疫措施和细节的理解落差。不少地方出现的“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例如“警戒式核酸筛查”;妨碍救援和影响民生的封锁设施;城市内区与区之间,以及省际之间互相封控),与官场文化的关系多于组织反抗的元素。前者愈能理顺,后者愈不会出现。

──“外来势力”固然有,需关注和警惕。但如果它要发挥作用,必先有“火”,才能火上加油;火起了、旺了,它才能煽风以达到目的。从目前态势来看,某些国家想中国乱,甚至通过舆论搞乱,是国际政治常态,惟它们要“点火”(指行动)却不容易。所以必须精准判断白纸行动的性质不是“内应外合”,才能善渡。

(2)未来形势如何预测和处理

──白纸行动的成因和发展,其实不难看透,但难说透;处理方法和责任不难分清,但难在行动上划清;未来形势不难预测,但难掌握。总之,任何力量不激化、不再积累矛盾并适时解结,形势就不会进一步紧张,行动还会逐步变为零星。毋庸置疑,官方总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应付,在关键时刻更“有能力、有决心”(官方常用语)解决不成比例(但可能也不符代价)的问题。这个时候,“善渡和善策”及张弛之道又回到民间,不能不多思考。

──为避免形势恶化,副总理孙春兰在重庆提及“要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必须落实到骨节上,而要落实就要靠地方干部。他们都很想解决问题,但他们最怕来自上级的“既要XX又要XX”的猜谜游戏,这涉及能否精准拿捏张弛之道。可惜,下级难以确定“精准”的定义,这又成了“不难预测,但难掌握”的得失之门。

──解决问题的要素之一,是有较明确的可预期性,然后目标一致、同船同桨同心同德向前划。但现在却经常信息不清,既说“三个坚定不移”(包括人民至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等),但偶然又传出放宽时间表(也许为吸引外商,但后来又无兑现);有些地方推出纾援措施,惟又飘忽不定。这些都要上下配合和紧密沟通。能解决这些问题,张弛有度就有谱了。

(3)对比过去社会运动的异同

──改革开放后,先后出现或大或小的政治推动和运动。跟今天形势比较,最大不同之处是当年经济形势正在上升,中外官民的期望也是明显的;但现时中国经济经历3年疫情肆虐,过去的上升势头暂止。所以,眼前的经济力度理应大于政治力度。

──“外部势力”长期存在,中国素来用自己的方法应付,避免被对方乘虚而入。其实“外国势力和外部势力”当年亦不想中国乱,只想中国按其模式改变;如今他们却真的想中国乱,因这样才是遏止中国上升的最佳方法。这些观点我不一概反对,所以我更强调中国自己不要乱:民间不要乱,各种力量也不要引致民乱和混乱。自乱和内部的乱,伤害往往比外乱更大。

──怎样才不会自乱?我想,很多人过去和现在都提过建议,有如恒河沙数;如果再提,可能出现恒河沙数的N次方,有没有效则见仁见智。不要紧,可以继续提,但不要虚无缥缈的“随议(意)”,官方也不要随便视为“妄议”。这又回到张弛有道的问题上。毋庸讳言的是,民间在抗疫疲劳下,迫不得已才审慎地进行和平的白纸行动。对他们适宜善导,才能共同善渡。否则,大家只会“伤心魂断纠缠间”。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