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威:人民币国际化不宜操之过急
审时度势
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综合国力。货币国际化程度是与国家这三项实力相适应的,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前,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的硬通货,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快速积累了大量的黄金,以黄金为基础发行美元。随着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和国际流通,美国长期处于外贸逆差,大量物美价廉产品输入美国,以致美国金融系统渐渐感到压力,难以承受,于是美元与黄金脱钩。由于美国的军事实力超强,于是将美元挂钩石油能源。这也是美国屡次对中东国家发动战争的初衷所在。
随着国际政治向多极化演变以及经济全球化,美国的经济地位有了些许动摇。但是,它依然可以利用军事地位、金融资本与科技力量的优势地位,采取巧妙的综合手段策略,继续维护美元全球的霸主地位,靠举债、发行货币度日,频繁收割全球“韭菜”。
反观中国,就目前情形看,可能做得到吗?
国际贸易在没有军事强权干预和压迫的前提下,始终都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承接国际分工,贸易平衡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任何主权国家在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政治与社会不利的情况下,会本能地逆转,自我保护,进而主动与外部经济体脱钩,转向逆全球化,这是常理。
中国国内一些专家、学者试图如美国之法炮制,依样画葫芦,极力怂恿鼓动,跃跃欲试,想从美国的美元那里夺得国际化地位。不过,就目前中国国内的情况看,因中国立足于和平崛起,所以军事实力可不谈;如果单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两方面考察,无疑尚存一定差距。
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大工厂,国内生产的产品卖向世界各地。能够长期消费得起中国产品的国家,可以部分地抛开美元,进行点对点货币互换。贫弱的国家想消费中国产品,则向中国大量举债。中国国内积累大量的过剩外币资本,总要找出路,然后到处寻找投资标的,然而主权国家大都会保护本国的优质核心资产,防止外资收购。同时,由于交易对象国的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内外战争,必然带来投资难以收回,造成投资损失。积累下的大量外币资产,又做什么用呢?
由于长期的外贸顺差,必然带来中国的货币超发,进而引发国内通胀。尽管这种趋势或许表现得很温和,但中国绝大部分民众要慢慢吞噬这种后果。由于中国整体的科技水平、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顶级程度,所出口的产品大多属于中端、低端,很容易被其他国家的生产所替代,比如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也容易造成国内大量企业的外迁。综合观察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并不牢固。
中国国内一些人极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意在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增加社会就业。让人困惑的是,把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置之不顾,而给予外国资本机会与空间,使外资获取大量利润,本国资本却舍近求远地开拓外部市场,同时为了畅通交易路径,又要投入巨资。这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所以,在现实条件下,不要对人民币国际化操之过急,更不可揠苗助长。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与实现,实际上过程非常复杂。伴随国家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就会水到渠成。人民币国际化应立足于为本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福祉,相信到那时,人民币国际化会得到普遍接纳、认可和欢迎。
作者是中国青岛企业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