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受够了抹红抹黑的政治操作
来源:台湾《中国时报》社论
杨丞琳的事情闹大了,民进党有点不可收拾,于是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张景森出来打圆场,随便抛出个3万元新台币,要悬赏最先搞杨丞琳视频在网路点火的家伙。张景森认为,这家伙一定很清楚台湾绿网军的习性,知道敏感点在哪里,所以可以抓出旧视频,断章取义,把一个艺人的交际活动变成反中抗中的红色样板,然后又钓出绿军的集体出征。想不到绿军表现太难看,所以张景森的判断是,这是网路认知战的高手所为,绝对不是蓝军那些脑袋直板板的傢伙所能为。但绿军也不可能自己上当啊,所以他的结论当然是红军。
张景森的神逻辑
张景森的这个逻辑,基本上颇为深奥,是绕一大圈之后,又绕回来,再反弹的结果。但结论大体是先有了,那就是:杨丞琳海鲜事件是红军的认知作战。总之,张景森绕得太远,一般网民脑袋直线,看不太懂。
一般网民会看风向,绿军网民也一样。他们主要会跟定几个网红、绿军网站、脸书粉专、某些带风向的版主等。但基本上只要政府部门出面说话了(如内政部长徐国勇),大体调性就定了,绿网军就会自动跟上。不是只有领钱的绿网军,有些自动跟队,或因此而有政府标案好处的,外界就无从得知了。
所以张景森也不必大费周章去悬赏了,叫NCC、监察院等“类东厂”机构去查一查中华电信就清楚了。如果没有查出结果,也就是没有找到红军出没的证据,那就是绿军自己操作的结果。
坦白说,杨丞琳海鲜事件本来就是小事。一个台湾艺人去大陆发展,为了生存,必定要广结善缘,多说好话。先不要说大陆,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回台发展的艺人,何尝不是这样?杨丞琳和大陆作家文化人交往,谦卑自持,要的无非是美言几句,感染一点文化风采,哪有什么政治的意图?但为什么会被抓出来?我们只要看看这些年反中仇中的操作手法就知道了。
我们无法断定政府、民进党内部、绿营媒体操盘手之中,是否有养着这样的部门,这些人专门在找大陆的各种仇恨言论。举例来说,大陆李毅等人,喜欢大讲仇台武统言论,讲得好像解放军一夕间就要跨过台湾海峡,攻打台湾。那种言论,跟有个台湾作家喜欢说台湾人如果在街道上遇见解放军降落伞要如何,一样滑稽。这种网红习性,不管内行外行,但求耸动,毫无可信度。但他们每有言论,台湾绿媒一定大幅报道。原因无他,但求加剧两岸冲突,增加台湾人的危机感,有仇中恨中的效果。
杨丞琳的火柴棒
杨丞琳海鲜事件大体也是这些人的手笔。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那视频也保存很久了,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内容。但因为陈时中的马桶风波、林智坚的论文,让执政党的气势实在很不好看,于是拿这个艺人作为仇中反中的另一个发洩口,来招惹出民间又一波抗中保台的气氛,以保住民进党的选举气势。
如果运用得当,它也会变成选举前对艺人的一种警告。让他们不敢再表态去挺蓝军候选人,更不敢为大陆讲话。这就是寒蝉效应。然而,这一次却遭到反效果,原因何在?因为无论艺人还是民间,已经受够了这种抹红抹黑的伎俩,是民间主动还击,主动对这种政治操作说受够了。
张景森怀疑有红军操作,操作到先引绿军出洞,再进行反包围,那也未免太抬举红军和蓝军了。如果没有绿军那种以“国家”资源为后盾的1450们,谁能如此操作网军呢?至于杨丞琳议题为什么变成引燃民间的愤怒,那些易燃物是从何而来?这一点,大概只有去问蔡英文了。能够让台湾民间堆满易燃愤怒之火的,当然是执政党才有办法。在野的连批判都无力,不必说点火了。这一点,民进党大概可以认同无误。
结论是:杨丞琳议题只是一根小火柴棒,被绿军丢在充满易燃物的台湾,于是烧了起来。爱看戏的人,可以搬凳子在戏台下等候,选举之前,还会有这种好戏。那些绿网军作手们,手中还有很多火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