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马克龙迈出 “杰出政治家”一大步
展开第二个任期后,总给人以罗曼蒂克感觉的“青年”马克龙,终于迈出朝向“杰出政治家”的雄心勃勃的第一步。《联合早报》不久前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洲未来论坛闭幕式上致辞时提议,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欧洲政治共同体”,以容纳欧盟以外的国家如乌克兰和英国,来维护欧洲大陆的稳定。
笔者以为,对时下欧洲而言,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构想。原因有二:第一,这一构想体现了与欧洲经济实力和文明地位相符的宏大政治远见,如果能够顺利推进,将有效解决当前欧洲最急迫的政治主体软弱无力和“低小散”(编按:指国家国际地位低、规模小、组织松散等现状)现象,从根本上保障欧洲和平繁荣的机制创新。
二战之后,以德法和解为核心,欧洲大陆掀开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最具政治想象力的一体化进程,巅峰就是欧盟的成立。但是,在美苏对抗背景下,欧盟本质上还是一个重经轻政的经济组织,无法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拥有独立一极的政治地位。冷战后,欧盟非但没有抓住历史契机,加快政治共同体建设,反而在美国的上下其手、英国的离心离德中,内部政治矛盾趋于激化,在英国脱欧后,欧盟陷入政治碎片化的疲弱境地。整个欧洲也因此处于冷战以来政治最无力的尴尬时期。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当下欧洲诸多矛盾冲突无从解决的根本原因所在。
正如马克龙自己所言,财政危机、冠病疫情和俄乌冲突,都凸显了欧盟的脆弱性,单靠欧盟并不足以维护欧洲大陆的稳定。“短期内,欧盟不能成为构建欧洲大陆的唯一方式……这个新欧洲组织可让欧洲民主国家……在政治、安全、能源、运输、投资、基础设施和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合作找到新空间。”
第二,这一构想为相关各方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了新的政治入口。在笔者看来,这一政治构想因为提供了两个确定性预期,因此能够成为当下各方谈判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有效政治抓手。
首先,这一政治构想为俄罗斯提供了重构可持续的稳定的欧洲—俄罗斯关系的正向预期。长期以来,美国利用欧洲人的不安全感,一力主导北约东扩,将俄罗斯逼到自己界定的安全墙角,并最终导致今天的乌克兰危机。由此可见,乌克兰问题的核心实际上是重构欧洲和俄罗斯关系的问题,而这一关系重建在欧盟框架内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通过一个新而更广泛的、有力的欧洲政治框架才得以解决。在这个只属于欧洲自己的新政治框架内,以欧盟为主体的欧洲将能够与俄罗斯达成政治和解协议,形成面向未来的整体关系框架,并由此赋予双方安全感和确定性。
其次,这一政治构想为乌克兰的欧洲政治地位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要解决乌克兰问题,除了要满足俄罗斯的安全利益,还要给乌克兰予稳定可靠的安全感。只有这样的方案,对双方来说才是体面和有尊严的,才是可以持久的。“欧洲政治共同体”有希望成为这样的方案。
对俄罗斯而言,加入或者与“欧洲政治共同体”形成稳定关系,本身就提供一种可信赖的安全感,在这样的新政治框架中,乌克兰加入“欧洲政治共同体”显然只会增加俄罗斯的安全感。同样,对乌克兰而言,俄罗斯是一个令人生畏但又搬不走的邻居,“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存在意味着乌克兰不是单独面对“战斗民族”,稳定可靠的乌克兰—俄罗斯关系,将成为稳定可靠的欧洲—俄罗斯关系框架中的重要一环。在欧洲政治共同体的框架内,乌克兰有望成为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粘合剂。简单而言,“欧洲政治共同体”可以有效解决欧洲、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安全困境问题。
综上所述,马克龙的“欧洲政治共同体”设想,是值得充分肯定和支持的,它不仅让世界看到了戴高乐法国的大国风范,更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意义深远的前景——欧洲作为独立一极,拥有可观而具有世界意义的政治能力。作为欧洲两大核心国家,据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已经对马克龙的提议表示支持。他认为,建立欧洲政治共同体来应对欧洲所面临的挑战,是个“很有意思”的提议,并乐于同马克龙讨论此事。虽然,默克尔之后的德国政治民粹化令人担心,但是朔尔茨这一表态依然表明,德国与法国一样,认识到当下欧洲面临的政治困境。
马克龙的提议相信也会得到中国支持。对欧洲而言,远隔万里的中国是一个利益交集远大于分歧的可信赖合作伙伴。5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马克龙通电话。双方在讲话中都表示,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中欧及各国人民利益。在乌克兰问题上,习近平强调,中方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支持欧洲国家将欧洲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马克龙则表示,在乌克兰问题上,法方同中方拥有很多共识。法国和欧盟坚持独立自主战略,不赞成也不会参加集团对抗。
不难想见,对马克龙的提议,美国反应不会太积极,充其量是表面上的乐观其成。这恰恰能够说明,马克龙已经走在成为戴高乐式杰出政治家的道路上。
作者是中国浙江媒体人
马克龙的“欧洲政治共同体”设想,是值得充分肯定和支持的,它不仅让世界看到了戴高乐法国的大国风范,更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意义深远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