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杨萌:学华语只有坚持再坚持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  更新时间:2022-05-22 07:55

编辑室内外

英语几乎是现在孩子们通用的语言了,孩子们聚在一起,开口就是英语,哪怕是他们刚刚从华语兴趣班的课室里走出来。每天的种种都在提醒我们,现在跟以前毕竟不同了。

在新加坡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跟相熟和不相熟的华人朋友聚在一起,无论对方本身有没有子女,只要谈到华语水平和华文教育,大家马上找到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同语言。

撇开华文课本是不是一成不变、教学方式是不是枯燥,以及小四学生是不是能写出高水平作文,近日的这个热门课题出现之前,我们这些人对于华语的讨论从未停歇过,话匣子打开了就关不上,非得高谈阔论一番不可。

可能大家都是“过来人”,喜欢忆当年吧,我们总能找到有相似经历的人——喜欢看华文书、听华语歌。话题的引子,总是从孩子不喜欢华文开始,然后说到现在学校的听写默写如何难、作文如何要绞尽脑汁选个不同的开头。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八九十年代上中小学的时候,双语教育已经实行好一些年。课堂上除了华文课,其他科目都是英文,学生中不乏来自讲华语家庭的孩子,用华语交头接耳。在我就读的邻里中学,校方甚至规定不能在非华语的课堂上讲母语。

在那个没有YouTube和Netflix的年代,电视和电台就是几乎唯一的娱乐节目,比较热衷华文的人,更是会被老师点名参加作文比赛、朗读比赛、时事辩论比赛,或是去图书馆借金庸古龙琼瑶亦舒倪匡。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中华文学底蕴,但一般的听说读写没有问题。

我最近到一名教授家作客,他和妻子都毕业自名校,也都是双语教育的受益者。虽然第一次见面,但说到教育下一代,还是十分畅快地用华语聊了三个小时。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说起孩子的华语时还是止不住摇头,不知道是现在学校水准太高,还是缺乏大环境,反正大家都同意,要学好华语是越来越难了。

也有朋友发现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就找不到适合的华文课外读物,能像哈利波特那样有魔力,后来还是补习老师从网上购得一些书籍,才让孩子愿意翻阅。

还有的是感叹孩子学了“哑巴华文”,背诵佳句应付完考试,但是却不敢到小贩中心用华语点餐。

英语几乎是现在孩子们通用的语言了,孩子们聚在一起,开口就是英语,哪怕是他们刚刚从华语兴趣班的课室里走出来。每天的种种都在提醒我们,现在跟以前毕竟不同了。

本地并不是没有华文书可以买、可以借,但我个人的体会是,面向儿童的华文作品较少像英文那样,不断跟影视作品和周边商品共生共荣,发展出强大的文化产业渗透力,尤其在新加坡这个长期浸泡在西方娱乐与流行文化的地方。

低幼年龄的华文书很多,好些是家长们自己也很熟悉的经典儿童文学,比如《西游记》、各种成语故事、伊索语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一些经典绘本翻译成华文的也不少。但是一打开电视,一走进商场、书店,孩子们就会发现有更多更多的英文卡通人物,以更完整的产品链环绕着他们:卡通剧集和电影、书本、涂色本、智力解题书、文具、玩具、衣服、零食、家居用品……几乎是应有尽有。

我们这些从小在家里讲华语的家长,明白用母语塑造孩子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会更亲切、更自然、更能发自内心,但我们也赞同英文卡通故事中引导的价值观:勇敢、坚毅、诚实、团结、友爱、亲情,因此很难刻意让孩子跟这些动画片保持距离。

我们清楚汉字在初学阶段比英文难学难认,而且家庭打下的母语根基是外在进补无法取代的,必须用家庭环境来弥补华文课时的不足和社会环境中母语的缺失。要在每天忙碌的工作和课业中保持这份清醒,除了坚持之外,恐怕也没有别的方法了。

(作者是《联合早报》本地新闻主任 yangmeng@sph.com.sg)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nanluecom@QQ.com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